第一百五十七章:皇后的教导

皇家小娇妃 暗香 5971 字 4个月前

此次皇帝南下,南边剿匪具体事情,姒锦没有任何较为清楚明白的消息。因此当皇后跪求皇帝的时候,她才想明白过来,只怕这次的事情令国公也有牵连在内。而且肯定是牵连颇深,不然的话皇后怎么会如此行事?

以皇后的骄傲,不会轻易这样做的,满宫的嫔妃都在看着。

那么,这次海匪一案,萧祁到底掌握了多少证据,跟京都的世家门阀又有多少关系。这一次萧祁是想怎么做呢?

皇后跪求与崇明殿外,就像是一个信号,打开了这次皇帝回京之后的平静。

“皇上可见皇后娘娘了?”姒锦看着姜姑姑问道,伸手拦着榻上正在爬玩的儿子不要掉下来。

姜姑姑摇摇头,“并未。”

姒锦轻叹一声,“到底是受家里牵累了,娘娘是个好人。”

姜姑姑闻言就看了自己主子一眼,这主子什么都好,就是心太软了点。别人都盼着皇后这一下子爬不起来才好,尤其是娘娘现在又有大皇子傍身,其实在宫里也就仅次于有了公主的贵妃娘娘了,未必不能再进一步。

但是主子却从表露出任何这样的意思,姜姑姑其实心里是有些复杂的。见惯了尔虞我诈的宫廷生活,忽然跟着这么一个不求上进的主子,她其实还真有点不适应。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坏事,也许皇上就是喜欢主子这一点呢。

想到这里,姜姑姑看了主子一眼,思量一下,这才开口说道:“娘娘不必忧心,皇后娘娘不会有事的。”

“哦?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姒锦看着姜姑姑问道。

姜姑姑定了定,然后才开口,“皇后娘娘自进宫以来,主持宫闱事宜公正仁厚,待后宫诸位主子也是慈爱宽和。便是娘家真的出点什么事情,皇上也不会牵连到皇后娘娘身上,只要娘娘能明白轻重之别。”

明白轻重之别?

姒锦看了姜姑姑一眼,其实就是让皇后做一个选择,是站在娘家还是丈夫这一边了。

姒锦觉得这个问题还真有点困难,毕竟皇后跟她不一样,她的思想中并没有一定靠着娘家的行为思考模式。但是皇后贵妃这样的世家贵女不一样,她们生下来就被教导家族为重,更何况如果跟家里离了心,在这后宫里也并不是好事儿。

她自己能在这宫里立住脚,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萧祁待她不同。可是皇后也好,贵妃也好,任何一个世家女子出身的嫔妃,都不会也永远得不到萧祁真心相对。

因为他们本来就是站在利益的对立面,除非一方放弃自己的利益,但是这显然是无法行得通的。

“希望皇后娘娘能平安无事。”姒锦轻声说道,不再愿意提到这个话题,这是一个比较沉重的事情。其实姒锦心里还是希望皇后能好好的,但是如果一定在皇后跟萧祁之间选一个,她一定会选萧祁,所以这个时候她除了希望皇后能快点想明白之外,也没有办法会做出什么事儿来。

姒锦上午还在忧心忡忡皇后,结果下午的时候又听说秦屿川失踪一事就是令国公搞的鬼。

那一刻,姒锦的脸色当真是十分的精彩。

没想到居然跟这件事情有关,令国公是脑子进水了吗?居然敢做出这样的事情,绞杀绑架朝廷官员,这可不是什么小的罪名。

还不等姒锦平息心中的怒火,又听到令国公是被陷害的,这事儿其实是曹国公跟曲洲苏的手笔。

纳尼?

事情转折的太快,姒锦有点明白不来。

第一天皇后的跪见,最后萧祁还是见了她,崇明殿里不知道萧祁说了什么,皇后出来之后第二日并没有再去崇明殿。

这让姒锦莫名其妙的松了口气之后,也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这一场暴风雨比她相像的来的要猛烈的多。

姒锦纵然就在合仪殿,距离崇明殿这么近,但是有关朝堂的消息,从不主动去打听。就算是萧祁现在也许并不在意,但是姒锦是不愿意给自己留下安全隐患的。

其实她心里对于她跟萧祁能不能真的白头到老,是有很深的怀疑的。

毕竟,他是个皇帝。

随着骁龙卫抓捕的官员越来愈多,刑部尚书最近也是上了火,一双眼睛熬得通红带着满满血丝。抓进来的这些人,个个背后都不是简单的人,这些人哪一个也不是那么好审问的,一个个的大爷抓进来好办,但是审问就不是简单的事情了。

不用刑,嘴巴都跟蚌壳一样。

用刑,呵呵,这事儿可真是不好办啊。

夹在中间两头为难的刑部尚书,这日子简直是没法过了,熬灯点蜡的没想出来个合适的办法。最后心一横,索性直接上折子问皇帝陛下,这些人要怎么审?

萧祁看了这折子毫无意外的大发雷霆,连审问犯官都不会做了,朕要你何用?

前任刑部尚书那是曹国公,后来曹国公被萧祁调去别的地方,现在新上任的管正却是怂包。看得他是满肚子的火,然而刑部尚书这个位置,如果换下来,谁坐上去才是最妥当的?

拿着那一份折子,萧祁

在崇明殿里思来想去,不管怎么想,都觉得这个管正不能就这样撤职。还需要他在前头顶着,既然他不敢下手审问,那么就换个人好了。想到这里,萧祁想起了梁承济这个人,此人虽然恩科只是并未位列三甲,但是也确实是一个人才,尤其是他的性子很是坚定,如若让他主理此事,也许会是个意外的惊喜。

刑部尚书管正上了折子之后,第二日就得了批示,梁承济接任侍郎一职,主管审讯一事。

这就是没他什么事儿了,管正坐在自家的书房里,心潮难平。虽然他是不想得罪那些犯官,谁知道哪一个背后靠着哪棵大树。但是皇上这样毫不留情面的安排,还是让他感觉到了十分的难堪。

深吸一口气,管正也知道没有事情是完美的,他既然不想得罪这些人,那么在皇上心里自然就是落了一成。这个梁承济寻常看着不出色,但是没想到皇上居然还能记得他,这对他真是个不小的威胁。不过现在也顾不上了,反正这次的审讯过后,就算是梁承济在皇上跟前立了功,但是得罪那么些人,以后的官路可就不好了。

念及于此,心里才觉得舒服些,痛痛快快的让梁承济接手了审讯一事。既然皇上这样做,那他索性当个二六不管的尚书就好,由着梁承济去折腾吧,这样一来他也能跟那些人交代了,往外一推,分外轻松啊。

短短半个月的功夫,梁承济的大名就成了京都仅次于“索命苏”之后的第二号夺命阎罗。凡是经他手审讯的官员,不据实交代,不配合审问之辈,个个去了刑室走一遭出来,再没有敲不开的嘴巴。

凡审讯期间,在押涉案官员,一律不许探视,一律不许与外面接触。凡被供出来的官员,立刻捉拿归案,一时间京都简直是人人自危。生怕半夜三更那索命阎罗就打上门来抓人。

内阁相公,六部尚书,都察院,通政司,翰林院,六科,钦天监,五城兵马司、僧录司、道录司,教坊司等等诸处衙门,皆处于水深火热之势。随着攀咬的官员越来愈多,刑部大牢已经人满为患。

然而,梁承济的脚步并未停下。

皓月当空,租赁的小院子里,一人一壶一桌一椅,手里拿着一封展开的书信,信中内容早已经烂熟于胸。片刻功夫,吹燃火折子,将书信化成灰烬。

这信乃是秦屿川连夜送来,信中罗列京都几大势力爪牙,其中大多部分皆在他的大牢里关押。随信送上的还有这些人的往日行迹,甚至有还有几位重要人物的罪证地点指引。

秦屿川信中提及,这乃是抓获的南边官员口中无意得知,希望能给他一二协助。然而,他跟秦屿川算不上相熟,也并非好友,这样一封信带着罪证就直接送到他这里来了,他到底几个意思?

且,这信中所言是真是假还未可知,若是一个圈套如何?

梁承济伸手按按眉头,这些日子以来,他就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他们这些寒门出身的官员,想要正经入官已经是十分艰难,亏的当今坚持行科举之制,才让他们有出头之地。然而,纵算是中了进士,得了官位,也是处处被人压制,简直是毫无用武之地。

如今,当今用他,他就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他们这一批举子,若论风头最劲当属状元郎秦屿川,榜眼跟探花也被苏大人要走主理绝户郡诸事。而他当初拒绝了苏大人的邀请,在这里苦熬,就是希望能有一飞冲天的一日。

现在这个机会来了,他不能错过。

只是,秦屿川到底什么意思?

能被皇上如此信任,留在南边处置海匪之患的后续行为,可见深受皇上看重。那么,这封信中提及的事情,应当有七成以上的诚意。只是他为什么要帮他?

秦屿川便是不帮他,只要再过些日子,这些事情他自己也能挖的出来,但是他帮了他,他就欠了他一个人情。

梁承济便觉得有些不自在。

梁承济的所作所为引起了以令国公曹国公魏阁老谢阁老等人的不满,联合起来弹劾其行事狠辣,滥用刑讯,逼人认罪等罪名。这是自从恩科过后,世家与寒门第一次硬碰硬的在朝堂上对峙。

而这一次,萧祁却是态度十分坚定的站在了科举出身的广大寒门官员一边,以罪证确凿为由,驳回所弹劾之事。

规劝天子,弹劾梁承济无果之后,朝中众臣,古旧好友,乃至学生从属,陆续登门拜访内阁三老。曹国公跟令国公乃至李家王家苏家也是门前访客络绎不绝,就梁承济审讯手段狠辣一事,人心惶惶,都来求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