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可以说是最直接、最高效、最低成本获得确定快乐和安全感的方式了。
而好吃懒做的我,也早就在发觉自己无意中给过往所有作品都添加过美食元素的时候,萌生了写一篇美食文的想法。
终于,能担得起这个主题的老喻和欢欢敲开了我的脑洞。
在摸清楚这两个小可爱奇妙性格的同时,这篇文的标题也丝滑地冒出来了。
“食色性也”。
多么平淡、包容、理所应当的一句话。
仅从字面上理解也好,从文字内含的哲理也罢,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贴合文章气质的。虽然重名的作品不少,但我实在是找不出还有什么比这四个字更贴切的了。
喜欢美好的事物,果然是人的本性呀!
本人性(那个)癖奇奇怪怪、并不十分大众,不知为何特别想写一个明面上沉默、可靠、正经但内心闷骚的人,同一个外放、张扬、伶牙俐齿之人的对手戏和反差。
这两个人的故事,一定有很多来自第三视角的乐趣。
喻勉身上带有一种“巧而憨”的反差特质,颇有些“大智若愚”的感觉,顶着一颗七窍玲珑心却不善交际。
精神的荒芜是难以承受的,他在疲于奔命之中陷入了长久的痛苦和迷茫,但喻勉与肖亦欢的关系在我看来并不是“拯救”。
他用各种方法奋力地挣扎、脱困,更像是在沙漠中艰难求生的旅人,坚信着前方有绿洲存在,磕磕绊绊地走着。他在狗狗们的帮助和支撑下到达了绿洲的边缘却踟蹰着,怕那只是海市蜃楼。
然后,他看到了另一个穿越沙漠的旅人,问他“要不要一起去绿洲看看”。
无论是喻勉还是欢欢,他们在对抗足以自己的痛苦、疲惫与迷茫时,都是孤军奋战的勇者。他们都是历经崎岖艰难而不倒的人,并在前行的路上,遇到了同样温暖和坚强的彼此。
并不是决定了携手前行才能到达“绿洲”,而是在去往绿洲的中途相遇。
世界无奈,依然热爱。
这篇文少了很多“爽文”的特征,多了些现实的无奈。或许很抱歉没能让读者体会到酣畅淋漓的善恶因果故事,但还是决定这样写一个有些残酷的美好童话。
许多事我只能将其解释为“好人的不了了之”。
比如荣欣€€家暴的前男友,宠物医疗行业的乱象,学术不端和导师压榨学生等事件都没有等到“以牙还牙、大仇得报”。人们无法改变现实,只能将伤害和无奈丢到脑后,在自己的坚强和友人的帮助下重新站起来。
又比如老赵对LGBTQ+群体虽然接纳但认知简单粗暴的态度;肖俪女士和喻鸿威女士作为上一代人既有女性觉醒的苗头,却未能完全反抗和反思,不得不屈从现实的经历。
这些人物的言行和思考依然存在固有的偏见,但跟过去相比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
《食色性也》算得上是我最顺滑的一次写作,大纲和关键剧情的改动是写过的作品中最少的。
与以往不同的一个很大的改变,是我慢慢地学会了不再刻意地追求搞笑的效果。以前总是会强调笑点,在文字里夸张地“使相”“掉凳”用力过猛,而如今写作过程只希望忠实地还原角色的可爱。
比起硬挠痒痒似的非要让读者笑出来,不如会心一笑来得自然。如果不在读者笑点上,看起来也不会尴尬。
刚开始写的时候,舱舱的手腕经过数月修养已经大好,平日里注意养护就不会疼痛,自以为可以顺滑地写到完结。谁知写到八万字的时候手就开始疼了,等写到十万字时左手已经完全动不了(哭笑不得)。
颈椎、腰椎紧接手腕之后相继出事,好一招釜底抽薪,我真的举手投降。
写《食色性也》的时候,舱舱已经从生活成本高昂、处处不适的海外飞回国,进入了外有网课作业、毕业论文,内有考试、实习入职的双重压力忙碌地狱,在时差的隔阂中艰难挣扎,天天在微博上打滚大哭加班好累,人还好穷,还过劳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