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证券交易所是日本八家证券交易所中最大的一家,它和大阪证券交易所,能占据日本全年交易量的九成。
日本的股价指数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日经股价平均数,包括日经225种股价平均数和日经500种股价平均数两种。都是以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一部上市股票为基础编制。另一个是东证股价指数,以东京证交所第一部所有股票和第二部的300种股票为基础编制。
至于后世极富盛名的日经300指数,现在还没有出现。
日本证券市场的完善及国际化最重要的十年就是八十年代。
1979年,日本政府正式对国外资本开放债券市场,标志其国际化的开始。
1981年,日本央行通过相关律条允许国外资本在日本成立金融公司,在获得许可后,可进入东京股市,这是他们第一次实现金融开放。
1986年,日本政府进一步放松管制,允许外国资本在东京进入场外交易;这标志着大量国际游资进入东京的门槛被拆除。
1989年年初,日本央行又允许外国证券公司直接进入东京证券交易所。这一做法虽然使得东京股市变得不再安全,但同时也使东京证券交易所在国际上的地位大大提高。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项政令,大卫罗斯柴尔德等欧美资本才能大摇大摆的进驻日本东京。
五月十一日,周四。
《日本产经新闻》刊登了一则有关东京地产公司未来评估报告。文中对地产公司的未来充满了担忧,从市场需求角度,对“澄田三目”条例进行的深度批驳——“毫无疑问,这轮地产股暴涨的罪魁祸首是澄田三目,也许他们的本意是希望地产投资者更理智,并从金融角度来限制行业过热,但很遗憾,这三条法令所带来的后果是人们对未来住房市场资源的恐慌,并引发了大规模的抢购潮,从而也让暴涨的地产股成为东京证券交易所中一枚枚定时炸弹。”
“如果按照现有地产资源的销售速度,还有一个月时间可以让股民疯狂,但一个月之后呢?一半的地产公司将面临倒闭的风潮。”
“这真是衰亡前最后的疯狂啊!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祈祷央行再次出台新政策,拯救地产行业,拯救地产股,扼杀即将到来的股市危机。”
这篇报道似乎为了印证其正确性,大量引用数据和图标,其中最近一周地产公司的销售量及地产股的暴涨曲线图,被清晰的绘制在上面。
《日本产经新闻》绝对是经济类刊物中的专家级别,而撰写此文的中山由纪子更是东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日本经济企划院的客座顾问。
这篇文章从立意、出发点、证据以及逻辑推理上,都是一篇至情至理的经济时令分析佳作,这篇文章花费了李琦两千万日元整。
这是李琦的一次“爱国愤青檄文”策划——这篇激昂的檄文中镶嵌了三个让股民疯狂的推论:
第一是日本房地产业的需求是旺盛的,地产仍然会是个人资产最有力组成部分;
第二是日本地产业还有一个月左右时间疯狂,也就是说日本股市的最高点远远还没有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