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日子之后,大华那边完工了,办公楼改成教室,经过装修焕然一新,整个设计搭配顺眼,张旸让人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树苗回来栽种,弄出一个小树林,新孤儿院环境顿时很美,从教师至孩子都很喜欢。唯一没搞定的地方是原来大华大门那个方向,围墙被拆掉,正在赶工建商铺,除了网吧那个比较大面积的设计,别的都是几十平方一间,大概有二十多个,那租出去又是一笔钱。
因为重建,需要时间比较多,而且还要拿各种许可,不过不需要张旸太操心,有冯律师,很多事情都一脚踢。当然冯律师经常向张旸埋怨,说他职业是律师,职位是高科的法律顾问、公关顾问,干的工作内容却是名杂工,什么类型的工作都要有所顾及,施工建筑这些与他没多少关系的都得承担起来。张旸不胜其烦,最后给了他一个商铺,别看一个小商铺,假以时日之后,铺位的价值会随着环境变化水涨船高。
意见最大是袁功,天天后悔把大华卖了给张旸,恨自己没想到那么好的方案扩展大华的经营类型。为了充分刺激袁功而满足自己的小人得志,张旸说准备把大华背后那个面积一平方公里的小黄土岗租过来开发成森林公园类似的项目,聚集一些有钱人活动,然后山顶弄个假日酒店,山下弄山庄。袁功听了想死的心都有了……
森林公园的事情张旸不是随便说说的,方案都已经弄出来。
找了个时间,张旸把组织好的开发计划通过qq告诉冷罗刹,冷罗刹当场说想法很妙,唯一瑕疵是附近工厂的噪音,一百多米距离不知道能不能听见,最好先确定。反正租用并不需要太多钱,那个黄土岗现状基本就用来种木薯,商业价值不大,而因为种木薯,肯定可以租,孤儿院一大笔闲钱放银行里也是放,拿去投资一家便宜两家着。不过张旸用孤儿院的钱投资,遭到冷罗刹反对,冷罗刹说去找风险投资,用别人的钱赚自己的钱,亏了也不至于连累到孤儿院。
冷罗刹:这个计划可以慢慢来,不用着急,反正那个小黄泥岗不会丢,我们可以用三个月甚至更多的时间去策划,我可以先做个详细的计划书,要有完整的计划书才能找风险投资,你现在走太快了,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你会被累死。
张旸:所以冷罗刹,我需要你在身边,你比我聪明,你可以帮到许多忙,你什么时候回来?其实张旸很矛盾,冷罗刹回来了很多事情都要被她知道,张旸还没准备好如何解释,尤其关于米小影,想了十多种方式最后一一被否决。
冷罗刹:能回来的时候我自然会回来啦。
张旸:到底是什么时候?冷罗刹:我们不是说好了不问这个问题?张旸:我好累。
张旸确实累,虽然近期许多事情都非常振奋人心,但脑子每天都在高速转动,考虑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三个地方来回奔波,就算铁人,二十多天下来也崩溃。张旸答应张韵经常去看她,根本抽不出时间;答应马宁燕和她一起去看马云风,失约;苏然周末回来,张旸答应和他喝酒,转个身回宿舍睡着了;何巧儿,张旸更没顾及到,甚至已经好几天没见面;米小影,只局限于电话交流,次数亦是少之极少。
近来,张旸深切体会到人才的重要性,张旸很需要帮手,是那种真正的,犹如冷罗刹那样思考能力超强的人辅助,张旸身边只是有一个蒙芸勉强合格,何巧、曹泰、孟燕不适合,设定好方向让她们走可以走很好,比如何巧,让她干一些固定的事情干的比谁都要出色,派去独立完成一些事情,比如到邻市开发市场,却没效果。孟燕还在进一步培养当中,短时间内没有担当大场面的能力。曹泰更不用说,完全不是那方面的材料,不过执行指令的效率非常高,百份之百执行。张旸在内部留意过,但没看出什么人才可以发掘,他很头痛,摊子越大越辛苦。
冷罗刹说:我能理解,我经历过。
张旸:我不需要理解,你给我建议吧,我应该怎么办?冷罗刹:发掘人才,不是和你说过了?张旸:这招我觉得不管用,你看你当初在皇冠也非常忙,你为什么不发掘人才?很多人不值得相信应该是原因之一,人品问题,其次就是资质和品质的问题。
冷罗刹:谁说的?我不是发掘了你?你不是人才?你现在越来越强了,这是你通过学习的结果,别人一样可以通过学习进修提升自己的整体能力。比如你说那个孟燕,你应该给她去进修学习的机会,经济管理类,你明显不善于这方面,都是蒙芸一个人在撑场面。有些事情单单靠一个人很累,她跟你感同身受,而且这样非常不科学,一个人的想法始终有局限,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要合理给企业注入新鲜、科学的血液。送孟燕去进修学习吧,在未来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张旸:行,坚决取纳冷总的意见。
冷罗刹说的其实张旸不是完全没考虑过,只是实在太忙,本来人才已经够少,再送孟燕去学习,她的工作又得别人分担。现在没别的办法了,与其往后,倒不如趁早行动,早行动早收获。
和冷罗刹谈完,张旸立刻把孟燕喊进办公室,将想法说了一遍,孟燕一副不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