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2 部分

得上前给康熙解围的说道:“皇阿玛,如今弘毅可以能吃了,儿臣估计他又饿了,所以才会哭个不停。”

康熙赶紧就坡儿下驴,接着说道:“你说的很是,玉儿,快带弘毅到里面去,好好喂喂他。”

黛玉起身应了,胤禟从康熙手中接过弘毅边哄着他边陪着黛玉往后面去了。到了胤禟手中没过多会儿,弘毅便彻底停止了哭泣,只在黛玉的温柔抚慰下美美的睡了。

弘毅睡着之后,胤禟和黛玉才抱着弘毅来到了前面的花厅,现在是非常时期,虽然是在王府里,胤禟和黛玉也不敢让弘毅放在房中睡觉,只有一刻也不离开他们的眼前,大家才能稍稍放心。

恩怨难了

胤禛的长随来报,说是已经将宋义请到忠毅王府外候着,黛玉命素绢引路,将宋义接至冷藏天机子尸首之处进行验尸。胤禛也没有坐等消息,而是去了刑部衙门,命捕快们发动一切眼线,暗中追查线索。

因出了流言这一档子事,康熙和林海便也没有在忠毅王府久待,君臣二人各自回宫回府。没过两三日,江南塞北异象频生,各种各样的“神迹”扎堆儿出现,再接下来,康熙发了暗旨,却又有意让李德全将消息透了出去,只说是万岁爷夜来得神人托梦,说是凤女临世当为国后,凤女临世必有异象。于是乎朝野内外都被搅动起来,人人都在忙着寻找临世的凤女,有野心的,想着得了凤女便能有坐皇帝的运气,想投机取巧的,也想找到凤女将之献给皇上,以谋求高官厚禄,还有那心里如明镜一般的诸位阿哥们,也都派出自己的门人将这一池深水搅得更浑,让人看不清真相。当然,诸位阿哥们事先都通了气,也取得了康熙的同意。在外人看来,这是诸皇子都在争储君之位,事实上,这仅仅是为了保护弘毅和净筠这两个孩子而放的烟雾。

在京城西面的山中,有一座香火并不旺盛的知止寺。寺里只有一个看上去很老的老方丈一个小沙弥,另外还有一个做杂事的火头僧,老方丈每日都会带着小沙弥到后山去喂鸟,久而久之,知止寺的后面便成了鸟的天堂,什么鸟儿都有,这些鸟儿也不怕老方丈,看到他来了,还会极亲近落在老方丈的手臂上,去啄食老方丈手里的谷子,小沙弥并不喜欢鸟儿,总是趁着老方丈不注意偷偷跑开去玩,老方丈也不生气,只由着他自己去玩。

一日,老方丈又去喂鸟儿,一只鸽子忽然落到了老方丈的手臂上,那只鸽子的腿上绑着一枝细细的铜管,老方丈手一抹,那枝铜管便落在老方丈的手中,暗暗的收好铜管,老方丈便招呼了小沙弥,回知止寺去了。

到了坐禅的时间,老方丈将自己关在方丈室中,将铜管里极细的纸卷儿取出,用沾了清水的毛笔细细的刷了一遍,那张原本空无一字的纸上便显出了密密麻麻的字迹。老方丈细细一看,他那两条微有些倒吊着的眉毛便更加竖了起来。但见老方丈双掌一错,那张写满了文字的纸立刻燃了起来,片刻之间就化为灰烬。推开禅房的窗子,老方丈大袖一扇,便将灰烬扫到窗外,在山风之间飞的飘散的无影无踪。

老方丈从柜子底下取出一只小包,将包中的白色粉末投到盛着清水的莲花笔洗之中,等这些白色粉末都融化了,他才提笔沾了这种溶液在纸上飞快的写了起来,浅浅的字迹随着水份的蒸发而失去了踪影,那张纸如同没有被写上字一般的干净。老方丈将这张纸细细的卷起来放回铜管之中,然后推开窗子,不多一会儿,便有几只鸟儿落到窗前,有的鸟儿还跳到了临窗的桌子上,其中,还有一只黑羽红脚的鸽子。

老方丈将铜管绑在鸽子腿上,又喂了这些鸟儿,才去关窗子,那些鸟儿便也一轰而散了,看着鸽子向东飞去,老方丈紧皱的眉头才算舒缓了几分。

京城东郊的一条胡同里,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站在院中,看着打从西面飞来的鸽子,他微微招手,这只鸽子便落到了他的手臂上,从鸽子腿上取下铜管,这身量魁梧的男子叫道:“砚心,带双儿去吃东西。”

那只鸽子朝着一个眉目清秀,十三四岁的少年扑了过去,这少年正是这向材高大的男子的书僮,名唤砚心。砚心伸臂架住那只鸽子,将它带到后院吃食去了。而那身材高大的男子则进了房,将老方丈写的密信在铜盆里浸湿,将内容细细的看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