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百年一乱 (1)

大秦帝国 孙皓晖 11235 字 4个月前

一、关西大力神

张仪回到咸阳,立即嗅到了一股异常的气息。

长街之上,国人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议论着什么,眉飞色舞之间似乎又透着一种神秘。尚商坊的几条街市更是热闹,酒肆、店铺与街边,尤其是那闹哄哄的六畜大市,人们都在聚相交头接耳,说得一阵笑得一阵,竟是有了难以言传的喜事一般。六国商人们碰头,更是惊诧摇头,啧啧称奇,连呼“了不得!了不得!秦国大神气了!”张仪很是疑惑,秦国律法有“妖言惑众罪”,禁止国人议论国政是非、传播流言蜚语,目下这般街头景象,平日是根本不可能遇到的,一定是咸阳发生了异乎寻常的事情!正在困惑之间,猛听见街边一嗓子呼喝:“那是!上将军第一大功!”张仪恍然醒悟,立即吩咐掉转车头向司马错府邸而来。到得府门,家老匆匆迎出,却回说上将军去了校军场。张仪没有再问,便又掉转车头驶向校军场。

校军场在咸阳城的西坊国人区,紧靠西门,占地一百余亩,是仅次于王宫广场的又一个城内广场。说是校军场,实际上也只是王宫禁军与城防守军经常在这里训练操演罢了,拱卫咸阳的五万大军则驻扎在东门外的渭水河谷,有自己专门的训练营地,是用不着进入咸阳城校军的。所以,都城内的校军场,实际上便是一万王宫禁军与一万城防守军的专用训练场地。但是,这个校军场还有一个特殊用途,那便是举行盛大的欢庆仪典,国君、官吏、世族、国人同场欢庆。这种时刻,往往是秦国朝野少见的喜乐狂欢。

一进入西坊长街,便见行人络绎不绝的向西流去,呐喊欢呼声不断从校军场方向隐隐传来。张仪无须再问,便知这一定是秦王为司马错大军胜利班师在举行庆典。当张仪车马来到校军场大门时,守门将领立即迎了上来,要将丞相领到王台上去。张仪却笑着拒绝了。下得轺车,他换了一身布衣,又卸了头上玉冠,便只带着嬴华与绯云挤进了校军场。

咸阳校军场堪称天下奇观。广场四周是山坡梯田式的木楼看台,层层向高处延伸,最顶层达到三丈余高。正北面南的中央区域是王台,最顶层高出周围看台六尺,足足三丈六尺高!每逢盛大庆典,四面看台人山人海,鸟瞰中央场地的盛大操演,欢呼呐喊声直如山呼海啸般响彻咸阳!这校军场看台区域的分布,也是颇有讲究:正北面南的中央区域,是王室贵胄与国中大臣的专用区域,咸阳人称为王台;东西两侧各有一千人的军士看台,拱卫着王台区域;与正北王台遥遥相对的南面看台,则是外国使臣与商贾的区域,咸阳人称为“六国台”;东西两面则是国人区,其间又有细致划分:东面三区分别为爵民、士子、百工,西面三区分别为农人、老军、商贾。总的说来,但凡庆典,这校军场汇集的万千人众便囊括了秦国朝野的精华人口,也包容了山东诸国在秦国的各色人士。所以,每一次庆典便在实际上成了向天下展示秦国实力的一次绝佳机会,每一个秦人都忒是兴奋,呐喊声也便分外的响亮!

秦人原是马背部族,保留着西部草原久远而又古老的集会传统。商鞅督造咸阳,便建造了这座奇特而又雄伟的校军场,实在是想使秦人的这种集会传统,在都城有个宣泄的去处,不想却成了天下最宏大的都城奇观。后来的阿房宫,自然更是这种集会场地的大手笔了。

嬴华最熟悉校军场,她在前面拉着张仪,绯云则在后面护着,三人曲曲折折一阵挤挨,好容易在高低错落的人山中挤到了南面看台的商贾区。这里全是六国商人,无人识得张仪,嬴华绯云护卫起来也方便一些。谁知刚刚走到看台尚未坐定,便闻全场一阵战鼓隆隆,随着便是山呼海啸般呐喊:“大力士出场——!”“万岁!万岁——!”张仪目力极佳,一看场中便大是惊讶!

在隆隆鼓声中,但闻“哞——!”的一声齐吼,五头秦川黄牛沓沓出场,身披大红布罩,头戴青铜面具,狰狞威武如神兽一般。更奇特的是,牛身大红布罩两边分别绣着两个金色大字,一边是“大力”,一边是“牛神”!张仪知道,这渭水平原的黄牛被山东六国称为秦川牛,生得肥厚壮硕,力大无比,那最为酷烈的车裂刑罚,便是由五头秦川牛做行刑手的。秦人但说谁力气大,口头谚便是“后生有一把牛力气!”如今,这五头秦川牛盛装出场,莫非要车裂巴蜀两王?张仪正在思忖,却闻又一阵山呼海啸般呐喊,便见一辆两马战车从校军场东口飞驰而入,战车上矗立着一个大汉,黑色披风,黑色铁甲,黑色铁矛头盔,身高足有一丈,真正一座黑铁塔一般!

战车哗啦啦绕场一周,便在五头“大力牛神”旁停了下来。黑铁塔向正北王台遥遥一拱,又向各方位看台分别拱手做礼。突然,便闻校军场响彻一个声音:“步卒力士乌获——!与五牛较力,庆贺巴蜀归秦——!”这声音不知从何处发出,竟如雷声碾过天空,隆隆余音竟是轰鸣不绝,直如天神在空中一般!“雷声”碾过,全场突然爆发出又一阵山呼海啸:“乌获万岁——!”“大秦万岁——!”

欢呼声平息,便见一个甲士百人队开进场中,在战车与大力牛神周围散开站成了一个大圆圈。带剑百夫长一

挥令旗,便见战车辕中的两匹白马便被卸下辔头牵走,那辆铁轮战车便被粗大的锁链牢牢固定在四根预先栽好的铁桩上,惟独留下那座黑铁塔岿然矗立在战车之上。百夫长令旗再劈,五头秦川牛立即被牵到战车周围的五个方位,套上了特制的粗大皮绳亘头,每个牛亘头后的粗大皮绳都被拴在了黑铁塔身上——两手挽着两根,两腿拴着两根,脖颈上还套了一根,这五个位置,正是五牛分尸的要害位置。纵是铜筋铁骨,在五头壮牛数万斤巨力的疯狂撕扯下,也只能是粉身碎骨!蓦然之间,张仪想到了被车裂的商鞅,一阵寒意中竟生出了一种荒诞离奇,恍惚间不知道身在何处了。

一阵尖锐的号角,一阵“哞——!”的牛吼,张仪蓦然惊醒。只见场中五条牛尾已经变成了五支狂舞的火把,黄牛吃疼发力,吐沫刨蹄,分向五方牛吼狂奔!再看那战车上的黑铁塔,却是岿然不动,兀自发出咬牙切齿的呵呵声。人山人海的校军场,竟是静得如同深山峡谷一般。突然,黑铁塔一声大吼,那领黑色斗篷竟骤然鼓起,黑铁塔竟宛如一只钉在蓝天的苍鹰也似!几乎就在倏忽之间,五头壮硕的黄牛齐齐的惨吼了一声,又齐齐的倒退几步,竟是如五座小山一般,颓然倒地,激起了五团巨大的烟尘!

“五牛较力——!乌获胜——!”雷鸣般的隆隆声音又一次碾过全场。

“万岁——!”“乌获万岁——!”“大秦万岁——!”校军场沸腾了!

这时,隆隆战鼓又响,两头五彩斑斓的长鼻子怪兽踩着鼓点,竟晃晃悠悠的走到了校军场中央。“吔——!河象?”绯云低低的惊叫了一声,张仪仔细打量,五彩斑斓的怪物恰恰正是两头河象!河象是河内平原丛林中的大象,在魏韩两国的大河平原上生息,比楚国岭南的大象还要凶猛,寻常时刻,纵是十头秦川牛也敌不得一头河象!更要紧的是,河象极难驯化,除了魏国在吴起做上将军时驯化过三十几头河象,组成过一支象军外,战国竟没有一个邦国驯化出一头河象。张仪一时竟是想不出,如此两头被装扮得五彩斑斓的河象,却是如何来的?

此时,那隆隆雷声又碾过全场:“虎骑力士孟贲,出场——!”全场顿时山呼海啸,万岁之声震耳欲聋!嬴华对着张仪耳朵喊了一句什么,张仪竟是没有听清,只好笑着摇摇头往场中一指,示意嬴华只管看完再说。

正在此时,一辆战车辚辚飞进了校军场,一出场便引得一片欢呼。张仪一眼看去,便知这是一辆特意打造的精铁战车,疾驰之中竟是铁青色一团寒光!精铁战车由四马驾拉,马蹄如雷,车轮隆隆碾起一道粗大的烟尘,声势确实惊人。车上一员猛士,丈余高身材,黑色斗篷,本色铁甲,连鬓络腮大胡须,竟比方才那个乌获更是粗壮威猛!青铜战车驶过王台,车上猛士便发出雷鸣般呐喊:“大秦国万岁——!”“秦王万岁——!”张仪这才猛然醒悟,原来那碾过全场的隆隆雷声,便是这个猛士的声音,人有此声,当真是匪夷所思!

惊讶之际,又一辆光华闪烁的战车隆隆驶进。这却是一辆青铜战车,车上一人却是黑色绣金斗篷,一身青铜甲胄,头盔上的铜矛竟足足有一尺长,一脸黄色蜷曲的连鬓络腮大胡须,竟似北地胡人一般。飞动之中,青铜战车、青铜甲胄、绣金斗篷的光芒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座金光灿灿的天神,全场顿时沸腾了起来!

张仪心下生疑。此人异相,又是高贵异常的青铜战车与绣金斗篷,便决然不是寻常武士。秦国的名将猛士,张仪没有不熟悉的,可无论如何想不起此人是谁?莫非是司马错收服的巴蜀王子?不可能,巴蜀人哪有如此胡人长相?正在疑惑,嬴华爬在张仪肩头锐声喊道:“太子!太子荡——!”这次张仪却听得清楚,心中不禁便是咯噔一沉。

再看校军场,那孟贲已经跳下精铁战车,如雷之声又隆隆碾过:“孟贲举象——,为大力神开路——!”雷声方落,全场便狂热的呐喊起来。张仪周围的山东商贾们却是纷纷摇头。寻常人纵是力士,有得千斤之力,也就是极为罕见了。况民谚有云:“人无举手之力。”这硕大的河象少说也有五六千斤,如何便能举得起来?张仪博杂,素常也算得通晓武道掌故,却也对如此力道闻所未闻,不禁便皱起了眉头。

此时,却见场中那个百夫长一劈令旗,一头河象便被驯象武士赶到了一方铁板上。铁板架在四根半人高的粗大木桩上,河象晃悠上去,铁板便发出咯当咯当的脆响。百夫长再劈令旗,便见孟贲迅速脱去了斗篷甲胄,只留下一身牛皮短装,便大步走到了铁板之前,又蹲身钻到了铁板之下。全场万千人众不禁屏息静气,竟是悄无人声。

突然间,“嗨——!”的一声雷吼碾过,那头硕大的河象竟惊恐的啸叫了一声,铁板下的孟贲已经两臂伸直,铁柱般的矗立了起来!

“万岁——!”全场爆发出山崩一般的呐喊。

孟贲稳稳放下河象,走出了铁板,向北方王台一躬,便又是一声雷吼:“大力神——!生举战车河象——!扬我国威——!”雷吼余音隆隆间,便见令旗起落,那辆青铜战车的四匹驭马被卸下牵走,另一头更加肥大的

河象竟晃悠着踏上了战车。张仪却是明白:青铜的硬度韧性不如精铁,所以打造战车的铜板便比铁板厚出了许多,也就是说,这辆青铜战车要比那辆精铁战车重量大出许多,再站上一头更加肥大的河象,总重量无论如何也在万斤之际!更难的是,战车之下无环无扣,难抓难抠,轮辐间仅可容常人窝身蜷伏,极难着力。如此情状,要举起这万斤巨物,当真是匪夷所思!

万众瞩目之下,但见金装大力神脱掉了绣金斗篷与青铜甲胄,也与孟贲一般,只留下一身牛皮短装。他却没有孟贲那般如雷虎吼,只是甩了甩胳膊腿,便蹲身钻进了青铜战车的轮下。校军场的万千人众大约也知道此人不是寻常力士,竟紧张得屏息了呼吸,偌大校军场竟如幽静的山谷一般。六国商人与使臣们更是瞪大了双眼,迷茫的盯着场中发怔。

静寂之中,只见百夫长令旗一劈,威猛雄壮的孟贲乌获便铁塔一般守在了青铜战车的两侧,四名驯象武士也手提长鞭,四面守住了在战车上山一般晃悠的河象。突然之间,便闻一声沉闷的嘶吼,青铜战车连同那头小山一般的河象竟倏忽升高,又倏忽降落!那头硕大的河象惊恐的啸叫了一声,便山一般的卧倒在战车上,竟拉出了一堆黑黝黝的粪便,战车却依然矗立在空中纹丝不动!

“啊——!快看,双腿都插进地里了!”一个山东商人尖叫起来。

校军场地皮原本就是夯实的硬土,更兼经年马踏兵踩,几乎坚硬得与大青砖一般无二。如此地面,双腿竟能猛然插下两尺有余,谁能不惊心动魄?一片寂静喘息之中,校军场突然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呐喊,人们将头上的玉冠竹冠纷纷摘了下来,提在手里弹着叫着跳着,“大秦国万岁”的呐喊竟是一浪高过一浪!

中央王台一阵骚动,便闻隆隆雷声又一次碾过:“秦王王命:赐孟贲、乌获关西虎贲大力士名号——!”沸腾的欢呼顿时淹没了校军场。

二、司马错讲述的军旅故事

没有等庆典完毕,张仪便挤出了校军场,一路快车回到府中,竟是一直没有说话。嬴华将张仪送到府门,便匆匆折马去了宫中。绯云一进府便忙着去收拾安顿。张仪独自在书房里转悠,也不去处置那些积压的公务,竟是不明不白的觉得心头沉甸甸的。

用过晚饭,张仪兀自不能平静,便驱车来到上将军府。家老见是丞相来到,竟没有通报司马错,便将张仪径直领到了书房。

灯下,司马错正在与一个年轻的武士说话。张仪眼力极好,一眼便看出,这是日间在校军场指挥大力士的那个百夫长。司马错见张仪来到,连忙迎到廊下:“我已等候丞相多日了,快快请进。”张仪打量着司马错笑道:“倏忽三两年,上将军如何便如许风尘?竟是白了鬓发?”司马错笑道:“我无丞相胸襟,自是老得快了。”说罢便请张仪入座。那名年轻武士站了起来一躬:“骑士百夫长白起,参见丞相!”张仪见这年轻武士生得肃杀厚重,一顶头盔却是比寻常武士高出了半尺,凛凛身躯竟是威武非常,便不觉有些喜欢,点头虚手一礼,笑道:“可是郿县白氏后裔?”白起道:“正是。”张仪又道:“可识得白山将军?”白起点了点头,却没有说话。司马错笑道:“白起素来不张扬家世,白山将军,正是白起的族叔。”张仪笑道:“原来如此,却也是自强秉性,好事。”白起便向两人一躬道:“上将军、丞相,公务已毕,小军告辞了。”司马错点点头:“去吧,转告孟贲乌获,较力不是军功,无得轻狂才是。”白起答应一声,便大步出门去了。

张仪笑道:“一个小小百夫长,竟蒙上将军接见,可见器重了。”

“丞相不喜欢他么?”司马错笑罢却是喟然一叹:“这个白起啊,可是了不得呢。从军较武便勇武过人,更难得的是,对兵法战阵竟是天生通晓一般。遴选锐士进攻巴蜀,我原是要他做千夫长的。可这白起,硬是要从伍长做起,说是没有军功,宁不升迁。果然也是,连续一路打下来,他竟是战战斩首五人以上,按说也该做千夫长了。可他就是要伍长、什长、卒长、百夫长一级一级做。二十岁的武士,有如此沉稳的品性,难得啊!”

“上将军素来不谬奖于人,张仪自是信得。”张仪笑道:“我还看得出来,你是有意锤炼于他。否则,今日校军场如此场面,如何能让一个百夫长指挥三个大力神?”

“你去了校军场?”司马错惊讶了。

“如何?我去不得么?”

司马错叹息了一声,却是一阵沉默,良久,语气沉沉道:“这大力神,只怕不是吉兆呢。”

张仪内心一动,却是不好应答。当初司马错力主攻取巴蜀,张仪是反对的。两年之后,司马错却使巴蜀三千里变成了秦国的土地臣民,使秦国变成了与楚国一般广袤的大国!这不仅是军事上的成功,而且是谋略上的成功。战国大争,上将军与丞相原是国家的两根柱石,却又是常常发生磨擦的传统对手。尽管丞相以“统摄国政”的全面权力居于朝班之首,但在刀兵时代,作为统辖全国军马的上将军的权力,却也是更实在的。更何况,上将军的爵位官俸,历来都是与

丞相同等的。实际的权力格局便往往是:谁更有才华、更有权谋、更有功勋、更有实力、更能够影响君主与朝野,谁便是第一位的权臣。张仪是名动天下的大策士,利口雄辩天下第一,邦交纵横算无遗策,却偏偏是两次都栽到了司马错手里!第一次房陵失算,还算情有可原,毕竟张仪不是兵家名将,当时也还没有入秦为相。那么这第二次,可是攻守大谋略的直面较量,更是张仪的强项,结局却偏偏又是张仪错了,而且错得几乎没有任何可以辩解的理由。对于张仪这种以才智立身的布衣丞相而言,这种失败几乎是不能忍受的。

可也忒煞作怪!张仪偏偏就对司马错没有妒火中烧,没有敌对心绪。与其说是张仪胸襟开阔,毋宁说是司马错的秉性品性化解了可能产生的磨擦。与张仪的飞扬洒脱相反,司马错厚重笃实,不张扬不浮躁,谋略来得缓慢,却是扎实细密,一旦谋定,几乎没有人能将他的谋划驳倒。但两人却有一点共同处,都是一心只想将事做好,都没有非分野心,恰恰是这唯一的共同点,使两人竟成就了良马同槽的美谈。用樗里疾的话说:“秦有良相名将如张仪司马错者,天意也!”在秦国历史上,后来的范雎与白起、吕不韦与蒙骜、李斯与王翦蒙恬,都做了权力场对手,最终也都是导致了某一方牺牲,甚至双方同归于尽的悲剧结局,由此可见张仪与司马错之可贵了。

虽说没有嫌隙,张仪对待从巴蜀大凯旋的司马错还是十分慎重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张仪感觉到了咸阳正在发生着一种微妙的变化,正在弥漫着一种隐隐约约的躁动!一个最令张仪困惑的事情便是:身为太子的嬴荡,纵然果真是一个大力神,如何便要这等炫耀膂力?秦国之威难道就在一个力士身上?这种经过秦王允许的炫耀,绝非空穴来风。可是,它究竟意味着什么?却又很难说得清楚。这种变化,恰恰发生在他离开咸阳之后司马错班师的这段时间。张仪虽则有所警觉,但他却不想当着深沉多思的司马错,去竭力捕捉这种感觉。张仪知道,纵是才智独步天下,要说清一种朦胧的警觉,也是很危险的!

“巴蜀茶叶,竟如此碧绿,直与吴越震泽茶媲美了。”张仪端详着陶杯中碧绿的茶水,竟是悠然笑了。

“巴蜀两邦,地大物博,多有沃野,若治理得法,便是一等粮仓了。”司马错叹息了一声。

“治理巴蜀,却是我职责所在,上将军有何高见?” 张仪眼睛一亮。

“邦交理民,丞相原是圣手,司马错何敢高见?”这便是司马错,短处绝不做长处炫耀。

“夺取巴蜀,为秦国奠定大富强根基,乃不世奇功,上将军却有忧心?”

“不瞒丞相,司马错之忧,不在巴蜀,而在咸阳。” 司马错又是一声叹息。

张仪心头一跳,便要脱口追问,蓦然之间却生生刹住淡淡笑道:“为今日庆典太得铺排么?”

司马错摇摇头:“丞相若有耐心,且听我从头说来。”

张仪点头道:“你我将相多年,自当披肝沥胆,上将军但直言相向便了。”

司马错略一思忖,便起身吩咐家老闭门谢客,回过身坐下来,便对张仪娓娓说出了一番故事。

进军巴蜀前,秦惠王突然来到大散关军营,说是要让太子从军出征历练。司马错大是惊讶,一时竟不知如何作答?虽说,战国时王子从军作战极是寻常,许多王子还成了有名的战将,如秦孝公嬴渠梁兄弟便都是著名将领;然则太子毕竟是国家储君,带兵统帅通常都很怕太子随军,一则是统帅的保护责任太大,二则是怕太子掣肘军中决策。在司马错,则还多了一层顾虑,即从来没有与太子来往过,不知这个太子究竟何等人物?若是个膏粱子弟或纨绔少年,岂非大大不便?但是若要谢绝,却又有拒绝监军之嫌。但凡大将都明白:王子随军,名义上是历练,实际上多多少少都有着监视大军的秘密王命,公然拒绝,岂非平添君臣嫌隙?

秦惠王见司马错沉吟不语,便明明朗朗道:“上将军无须担心,本王与太子约法三章:只为卒伍,不入军帐,不问军令。”说着便是一声叹息:“本王生平未入军旅,实在是一大憾事。本王这个儿子嬴荡,天生好武,却是稳健不足,若不入军历练,只怕他难当大任。”司马错道:“臣无别心,惟虑战场乃性命相搏之地,太子若有差池,却是国家不幸了。”秦惠王慨然道:“贪生怕死之君,更是邦国大难,太子若在军旅阵亡,也是天意了。”说罢啪啪拍了两掌,帐外便大步赳赳走进一人,司马错一看太子宛若胡人猛士般的奇异长相,竟是一时惊讶得瞠目结舌!及至太子以军中之礼参见,司马错方才醒悟,连忙伸手去扶。太子却是一躬到底,瓮声瓮气道:“嬴荡入军,自当遵从军法,上将军若不将我做军士对待,宁不入军!”说话间,脸竟红到了脖子根上。司马错见太子虽然生硬,却也实在,便二话没说,吩咐军务司马拿来一套兵士衣甲。太子当场脱去斗篷丝衣,换上了皮甲短装,眉宇间竟是兴致勃勃。

司马错送走秦惠王,却为如何分发太子为了难:留在身边做中军护卫吧,既非秦王初衷,太子也不乐意;当

真做一个小卒分下去,却有哪个小头目能领住这座尊神?嬴荡看出司马错为难,倒是笑了:“上将军莫得为难,不要说出嬴荡姓名,当做寻常卒子分配,岂不省事了?”司马错道:“便依你了,只是要想个名字方好。”嬴荡道:“便叫一个胡人名字,阿木拉!”司马错笑了:“好,就阿木拉,做骑兵?还是做步兵?”嬴荡道:“步骑都想做。”司马错思忖一番,便带着嬴荡到前军去了。

前军,是司马错为奔袭巴蜀新组的一支先锋大军,全军两万人,先锋大将便是张仪熟悉的白山。因了蜀道艰难崎岖,大多数山路、栈道、峡谷、隘口,都要前军徒步涉险为主力开道,所以这前军将士,便全部由既做过步卒又做过骑兵的精锐组成,人人都能上马做骑士,下马做步卒。司马错来到前军营地,却没有到白山的大帐,而是辨认着旗帜颜色,径直到了一座牛皮小帐篷。

“白起可在帐中?”司马错在帐外高声喊话。

“禀报上将军:伍长白起在!”帐中一声浑厚果断的应答,便见一个头盔矛枪上有一绺黑缨的精悍武卒大步走了出来,身后竟一字排开了四尊黑铁塔一般的壮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