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家乡观念

官狐 无极天尊 1283 字 4个月前

新一年的民师转正工作又开始了。

张明在农村中学教过一年书,知道民办教师的辛酸疾苦。

民办教师的苦,一是工资低,每月才几十块钱,二是地位低,在身份上比公办教师又低了一等。

吸引他们干下去的一个主要动力就是转正。

但是每年的指标有限。每个乡镇一年才两三个,僧多粥少,为了这两个指标每年都争得头破血流的。

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到教育局找关系的多,告状的也多。

张明决定在启动这项工作前,到各地去搞一下调研。他和几个副局长分成几个小组,各带几名干部,分头下乡。

张明首先来到的是自己的家乡沙湖镇。跟着他的是人事股的孙全友和林彤。上任以来,他虽然回过几次家,但他一直没到这里公干过。

不回沙湖镇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没准备好有份量的礼物,自己算是有一定身份的人了,空手回家乡很没面子,也让大家失望。二是怕家乡人求他办事。家乡人求你了,你不办,他要么说你无能,要么说你富贵忘本。好在记忆中自己没对谁许过“苟富贵,无相忘”的愿。

不过,张明上任之初,已经提拔过两名家乡的老领导了,将教育组的汪组长调入了实验中学,将刘庄中学的陈经伟提拔为了教育组组长,在沙湖镇教育界已有了得志不忘家乡人的好名声。

陈经伟就曾经在沙湖镇中小学校长会上动员大家:“大家一定要好好干,教育局一把手张局长就是我们沙湖人,大家也看得出来啊,张局长是有家乡观念的,要不然汪组长和我陈某也不会分文不花就能提干。”

这话说得很实在!这世道,哪有不活动能升官的美事啊!要不是张明当了局长,他们两个的官就封了顶了。

大家很受鼓舞,朝庭有人好做官,今后沙湖镇的教育届肯定还要提一批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