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

内容简介:《俗丽之夜》讲述温姆西勋爵总是大众关注的中心,温姆西勋爵风度翩翩,温姆西勋爵令人着迷。侦探小说作家哈里雅特却为此大为烦恼,因为温姆西勋爵的爱。她无法确定,接受了温姆西勋爵的爱,与接受一个高高在上的恩人的施舍是不是同一回事。带着这种矛盾心情,哈里雅特回到母校——牛津的一座女子学院参加校友聚会,从此被卷入了一场针对知识女性的战争中。学院里发生了一系列怪事,匿名信、墙上的涂鸦、被烧毁的学士服、搞得一团糟的图书馆、即将付印的稿件被破坏、停电事件……这一切让人怀疑,那个暗地里搞破坏的人对女性受教育怀着刻骨的仇恨。更令人尴尬的是,嫌疑范围扩大到女子学院里所有的人,不论她是学监、普通教师、学生抑或是校工,每个人都有可能是那个破坏者。人们互相怀疑。平静的校园里孕育着一场暴风骤雨,平日里温文尔雅的女士们也一个个脱掉了虚伪的学士袍,显示出了她们的本来面目。温姆西勋爵的到来把这场闹剧推向了高潮。对于哈里雅特来说,意义还不仅于此。那个破坏者被揭示出来的时候,哈里雅特也将面临选择:是接受还是拒绝迷人的温姆西勋爵?

破碎思维的残渣(1)

你那盲人的特征,你傻到了自投罗网,

不切实际的幻想的糟粕,是破碎思维的残渣,

所有的邪恶,是无故烦恼的温床;

你意向的网,永远没有尽头:

渴望!渴望!我用绞尽脑汁的代价,

换来了你这一文不值的东西。

——菲利普·西德尼爵士1

1菲利普·西德尼爵士(sir hili sidney,1554—1586),英国伊丽莎白时期杰出的诗人。

哈丽雅特·范内坐在她的写字台前,眼睛盯着外面的梅克伦堡广场。在广场花园里,最后的几株郁金香顽强地绽放着;早起的四名网球练习者高喊着比分,像清晨一场激情四射的四重奏,正在进行着这场不专业的糟糕比赛。但哈丽雅特既不在意郁金香,也不在意网球练习者。一封信正躺在她面前的吸墨纸上,眼前的画面渐渐从她的脑子里淡出,她要腾出空来想些别的。她看见一个石砌的四方院,由一个现代建筑师设计,风格既不古老也不摩登,却仿佛正伸出双手要把过去和现在调和在一起。在深墙大院里,是一块被石台包围的、修整过的草地,花朵零星散落在草地的四角。在“科茨沃尔德”式水平板岩屋檐的后面,一些更古老、更悠闲的建筑物伸展着它们的砖砌烟囱——那也是一个四方院,依然存留着维多利亚时期古老住宅区的风貌,那里曾经是什鲁斯伯里学院第一批惴惴不安的学生的栖息地。前面,是乔伊特小路上的树,再往前,是一片古老的院墙以及新学院的塔楼,寒鸦逆风扇动着翅膀。

记忆一如移动着的人影,充满了这个四方院。学生成双结对地闲逛。她们飞奔到讲堂,袍子仓促地沾在了里面轻柔的夏裙上,方帽被荒谬的风扯得像小丑的鸡冠帽。自行车垒叠在看门人的小屋里,车架上堆满了书,长袍绕在车把上。一个面色灰白的教师正穿过草地,她眼神迷离,出神地想着那迷人的十六世纪哲学。她的袖子在飘动,肩膀微斜着,恰好平复了后襟起皱的丝绸。两个男生在寻找一辆马车,他们头上没戴帽子,手插在裤子口袋里,大声地谈论着有关船只的话题。面色严峻、神情庄重的督学和身材结实、情绪欢快的院长在通往旧四方院的拱道下面热烈地讨论着什么。高高的星星点点的飞燕草映衬着那些颤动的灰蓝色长袍,像火焰一般——假如火焰会是蓝色的。学院里的猫是那么地全神贯注、若无其事。它们冲着藏酒室的方向昂首阔步,高傲地竖起尾巴。

破碎思维的残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