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宁远任职滨海市市委书记以来第一次召开常委扩大会议。
会议主题一共有三个,会前下发的议程和内容引起了滨海市官场不小的震动。这三个议题涉及的方案都和官员的切身福利有关。用一较俗的话来形容,就是动了某些人的奶酪。
第一个会议主题是在滨海市范围内实施政府车改试点工作。公车改革,在国内最早是苏杭一带地区提出的,做了一些试点工作。宁远上任后对滨海市的公车使用情况进行过调研,发现公车开支在政府行政部门支出里竟然占到了17的比例,这事对他的触动十分大。
公车改革的敏感性太强,虽然有地方实施了试点,但是要真正施行起来却举步维艰,甚至先行试点的苏杭地区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甚至偃旗息鼓不了了之。
说到底,还是涉及了各阶层领导,甚至是一般干部的切身利益。就连是国家中央也对公车改革采取一种保守的态度,显得十分谨慎,可想这里头的水有多深。
对于这次公车改革试点,宁远是在常委会议上进行过讨论的。
在会上,常务副市长马海文首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据我了解,公车改革是个难以推进的困局,基本上就是一步死棋,不说首先推行公车改革的苏杭地区某市,就拿东北某地来做例子,推行公车改革之后不到两个月,几乎将整个行政机构闹得陷入了瘫痪的边缘,咱们滨海市目前财政状况并不乐观,如果实施改革,车补方面又将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恐怕本意想要减负,实际上是增加了支出。”
马海文表态之后,其他常委的态度十分暧昧,都在心里盘算着这笔账,到底孰轻孰重。
宁远只好点了名,让一向稳重的副书记钟山南谈谈自己的看法。
钟山南的话果然是四平八稳,左右不沾,他说:“滨海市近年来的财政一直吃紧,许多县级政府底下的干部甚至每月只领取百分之七十的工资,就拿东河县来说,上次还出过教师因为工资待遇过低集体罢课的事情。每一辆公车每年的维修、用油、司机等费用加起来,至少也要个七八万,多的甚至十几万,确实是一笔很大的负担,从这方面看,公车改革尤其必要性。”
说到这里,大家都以为钟山南是要给宁远擂鼓,没料到他话锋一转,又道:“但是一项改革工作,不光只能在纸面上计算经济账,也要适合国情、地情,我反复斟酌,在现行的体制下,要真正实施起公车改革,并且落到实处,恐怕是困难重重,甚至会出什么新问题也未可而知,是不是要更加慎重一点对待?”
听罢他的一番话,与会的所有常委心里哑然失笑,又不得不佩服钟山南这种中间派的太极功夫是在是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左一掌,右一拳,刀切豆腐两面光,谁都没得罪,既不反对,也不赞成。
最后倒是宁远自己发表了一通意见,说:“咱们的国家机器,是在世界上公认运行成本最高的国家机器。面对这种评价,作为党员应该感到羞愧,而且咱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最终的目标还是要人民信任和满意,所以无论政体上目前有什么弊端,都可以通过改革慢慢推进,在摸索中前行和完善。刚才马副市长提到的其他地市的公车改革失败例子,我觉得正好可以作为我们的一种借鉴,不能说都是坏消息,更不能因噎废食,固步自封。其实公车改革是势在必行,既然将来我们滨海市迟早要做,不如早一点做,早走一步,正如当年南海省沿海城市纷纷转型改革,吸纳外资的时候,我们滨海市就是止步观望,才导致今天落后于其他沿海兄弟城市,这是一个教训,作为我们滨海市的高级领导,更要有战略的眼光,在更高的高度上去看待改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