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你呢,你就有发展了?”沈誉挤兑了她一句。

“我全军区通信专业比武第一,一分钟内能准确接转六个电话,随便问我一个首长、机关、部队的番号代号和电话号码,回答错误任你处罚。”程璇性格要强的那一面又显露了出来。

沈誉没敢接她这茬儿:“总之就是觉得他不合适呗?”

“对啊。”她点头。

“哪里不合适呢?”沈誉明知故问。

“家是小地方的。”

“搞歧视啊?”

“没歧视——你忘了宝珍姐的事啦?”程璇表情凝重,语气很认真地道。

秦宝珍也是出生在大院中的干部子女,比他们大一些,她去当兵的时候,她的新兵连连长刘亚全一开始就注意到了她,一直很照顾她;她调到军区医院后,刘亚全每隔一两周就会乘长途汽车借口路过来看她、请她吃饭……一年一年的这样坚持,最后秦宝珍被他感动,不顾母亲的反对与他结了婚。

刘亚全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子弟兵,他就是看重了秦宝珍高干子女的身份,利用这层关系他从基层部队调入了军区机关,两人的感情也渐渐出现裂痕。

刘亚全的乡亲们都知道他娶了一位首长的女儿,是b市的大官,他们隔三差五就拎一点山货或一只活鸡来军区大院找他,求他解决各种问题,因为他现在是大首长的女婿,在军区机关工作,帮自己的亲戚当个兵、批几张条子给村里买一台拖拉机……那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吗?

那些从农村来的亲戚或者同乡,说着蹩脚的普通话,随地吐痰,以长辈自居不拿人当外人……秦宝珍直到那时才明白门当户对的重要性。

这些她永远也分不清关系的舅爷、叔父、四婶们……提出了种种要求,仿佛一位大首长亲戚帮他们解决一些这样的小事是举手之劳,如果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认为女方家里人看不起他们……

刘亚全婚后对秦宝珍的态度也与婚前有了天壤之别,在农村人的观念里,媳妇要伺候丈夫、孝顺公婆、抚养孩子……与当初追求她时完全变了一副模样。两人最终还是离婚了,刘亚全转业去了一个事业单位,这事儿一直在大院里是流传了许久,许多人都暗暗叹息。

沈誉听到程璇提到了秦宝珍,心下有些黯然:

他们的父辈、爷辈很多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十几岁就扛了枪打鬼子打国民党,并不是从心中歧视农村人,而是现实中确实有很多这样的矛盾,谁也受不了两三天家里就来一拨穷亲戚,各种要求。

篮球队的李振是从小地方来的,听说下面还有弟弟妹妹们,家境条件也不是很好,将来弟弟妹妹们成家、上学不都得靠着他——程璇不选择他,有她的道理。

这就是母亲为什么一直在暗地里撮合自己和程璇,因为他们门当户对、知根知底,就好比这一把日本三十二式骑兵军刀,程璇能一眼就认出它的来历。

他不用去向她讲,这是苏联一九二七年式骑兵军刀,那是六五式军刀……她都知道;而林雪娴却不会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