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她看到三老爷衣服上沾了污渍,而三夫人头发凌乱,泪眼迷离,还有只玉簪落在了地上被踩成了两半时,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说道:“自然如此,娘就快快问了我这丫鬟也好给三房那边一个交代。”
好在老夫人也不打算在这与她较针,直奔主题的问雪盏道:“刚三房那两个丫头说你亲眼看到三老爷的事可是当真?”
雪盏显然比那两个丫鬟见过世面,向老夫人伏了伏答道:“回老夫人奴婢确实是亲眼所见,那日主子派奴婢出府买点东西,奴婢从那清桥街边的碎玉坊出来,就看到一顶轿子。”
“满大街都是轿子有何奇怪。”三夫人冷笑着说。
“轿子确实是没什么稀奇的,不过那可不是普通的轿子,是我们曾家独有的轿子,帘子上有曾字的。”
这话一出,二老爷和三老爷脸色骤变,他们本来只是想图个方便,自己在府里这么多年,自然是有几个心腹,瞒着老夫人让个轿夫出来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没想到这个疏忽倒是被人落进了眼里。
不同的官品,在轿子的形制类型、帷子的用料颜色等方面都有严格的区分。南朝的一般官吏,得用蓝呢或绿呢作轿帷,所以有“蓝呢官轿”、“绿呢官轿”之称。
另外,轿子按其用途的不同,也有种种不同的名字:皇室王公所用的,称为舆轿;达官贵人所乘的,叫作官轿;人们娶亲所用的那种装饰华丽的轿子,则称为花轿。
抬轿子的人有多有少,一般二至八人,民间多为二人抬便轿,官员所乘的轿子,有四人抬和八人抬之分。南朝规定,凡是三品以下的官员只能乘两人抬;三品及三品以上的京官,在京城乘“四人抬”,出京城乘“八人抬”;至于皇室贵戚所乘的轿子,则有多到10多人乃至30多人抬的。
除品级规定以外,南朝还特地恩准各官员可以再轿帘上绣上自家的姓氏,所以曾家的轿帘上就有用水墨线勾勒的曾字。
“所以我多逗留了会,没想到看到的是二老爷和三老爷从轿子里出来,奴婢当时还楞住了,以为自己眼花了,前几天不是说二位老爷还有事情要处理吗,怎么这就回来了,不过奴婢也没多想,不管怎么说二位爷回来总归是件好事,奴婢正打算走,轿子里突然下来一位女子,身材窈窕,连奴婢都忍不住多看了两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