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更热了。

老刘笑起来,闷声说着:“他们怎么一天到晚都能做到咋咋呼呼的?”

老赵抬头顺着看过去:“拍节目需要。”

贺君进门发现老刘和老赵都在,热情和他们招呼:“两位辛苦。天气热喝点水。”

两个人都戴着手套不好喝,见人来了那么多,便把手套卸了,喝水休息一下。老刘一边喝水一边给贺君看成品:“这就是按照你们要求做的。线没有做太密,不然正面看太丑了。”

他手指在整个框架上点着:“分水管和上水管都塞进去了。我们插着电试了一下,效果还成。上面放了一个小音箱,那个效果好不好,我们听不明白。就三十块钱的东西,不好就换。”

老刘又喝了一口水,用手抹了把汗,把汗往自己衣服上一擦,继续说着:“上面还装了点防水的小灯,小指头指甲大小的那种。耗不了多少电,看着挺亮的。”

有光有音乐,放在快乐农场里简直可以现场蹦迪。

这东西从初想到最终成型,经历了几次设计稿更改。贺君惊叹看着面前几乎可以说最终产品的水幕:“厉害。”

真心实意的夸奖。

大家都爱听夸奖。老刘乐呵了两声,老赵也神情中透露着高兴。老刘又把老赵折腾发电机的事和他们说:“老赵吧,这个发电机改得特别好。”

老刘叭叭叭说了一堆,其中夹杂了点老赵式的本地化方言,让本来就听不懂理工术语的贺君更加听不懂。

更可怕的是贺君连不懂装懂的机会都没有。老刘他们只是想给他分享制作时的各种快乐,完全不在意贺君他们懂不懂。

反正全程讲完后,贺君就只有鼓掌,并真心实意继续夸奖:“厉害,高手在民间。”

老赵给他们这个水幕的木头框架,涂了一层漂亮的漆。漆渗透到木头中去,带着棕色光亮,摸起来顺滑得很。

这样一个成品放到市面上去买都可以,完全像机产的,而非纯从零到有的手工制品。老手艺人的功夫到底是不一样。

接下来基本上是一些细节的修缮工作,还有就是要在储水槽里装玻璃槽。玻璃是老刘量好了尺寸让人做好了送过来的,玻璃两侧还有一个小凹槽,可以方便将其取出或者放进。

贺君他们真的是帮不上什么忙,凑在边上只能负责惊叹。惊叹到最后,就发现东西做完了,可以用了。

老赵把电给带上,给整个容器里加水。水从两边管道上去,又从上方沿着细线流淌下来。这会儿发电机还没法装上设定,得直接放到现场去。

于是试验过水幕后,一群人欢呼完,将所有会用到的东西集体搬运上车,运输到快乐农场里。

水幕搭建到东侧,放在凉棚下位置。水车造在快乐农场后面河道边上,发电机也装那儿。老刘给发电机造了个木头架子,给发电机避雨用。

从发电机到快乐农场这段距离,老赵和老刘一起铺了电路。为了防止电路断掉,他们还给所有电线都套了管,确保了安全问题。

整个一天,贺君就跟在他们身后帮这个小忙,帮那个小忙,以及提供自己偶尔产生的小想法。

另外几个人端茶送水,邱丰还干脆去炒了点萝卜干拌海苔当零食。大家一边啃着萝卜干,一边继续忙里忙外。

到傍晚时分,老刘和老赵才最终接通水流,让发电机成功运转,并让快乐农场里的水幕也成功运转。

水幕上方的小灯泡亮起,带着整个水幕发出浅淡的光亮。水流顺线无声滑落,如同银河顺流而下,落入凡尘。不知道是不是贺君的错觉,水幕刚刚才发动,他周遭就像是打开了冷气空调,温度一下子降了下来。

也就是在昨天去古镇时,才有这种明显又自然舒适的降温效果。

关正阳和叶浩绕着水幕兜圈,“哇”个不停。

老刘把音乐打开。潜藏在木质管道边上的音响,由于被闷在里头,放出来的音乐意外带出了混响效果,好听加倍。

水流由于音响的震动效果,微微颤动着。又因为有光亮在,于是水柱就呈现出波光粼粼的闪动效果,视觉上愈加好看。

贺君突然觉得自己文化水平不太够。他对自己面前的成品,只想喊一句不能播出的“牛逼”。当他不能喊后,词穷了。

“我得去彩虹夸夸班进修一下。”贺君对身边的老刘诚恳说,“我完全没法表达出现在内心的震撼。”

老刘没听懂这个“彩虹夸夸班”,但大概意会了贺君的意思,被逗得直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