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这边偏,住的人少,风顺着敞开的窗户吹进来,卷走屋子的闷热,比起长寻坡那边,惬意的多。
过了一会儿,他们哥俩发出均匀的呼吸声,黎阳躺了半个小时起来,悄无声息的出了屋。
之前装满的桶都凉了下来,黎阳先把锅烧起来,放上水,然后把桶里的糖水舀到模具里面,再送进冰库。
几个来回,锅里水开了,黎阳往里面放材料,然后打开搅拌机,等待的时候继续倒模具,很快这些桶就空了。
冰库里面的冰棍摆的越来越高,黎阳就越放心。
作者有话要说:
注:1 嘬瘪子 方言,比喻遇到困难,遭到挫折,处境尴尬,例如“我的英语是二把刀,你让我当翻译,非嘬瘪子不可!” 来自百度
么么哒
第25章
南山这边交代的差不多, 日子也快到了,黎阳准备去汽车站坐车。
谭帅有事,没去送他, 给黎阳兜里塞了一张纸条, 上面是棉花厂的电话。如果黎阳有事,可以打这个电话, 谭帅跟棉花厂接电话的人说好了, 他会去修理厂通知一声。
棉花厂跟老曹修理厂离的近,彼此都很很熟, 这个忙他们愿意帮。
等公交车的时候,黎阳告诉谭帅,煤油他打了一桶, 可以用很多天, 天热不愿意做饭出去吃也行,别再折腾胃,还有家里的风扇有个螺丝好像松动了,回去拧一拧,千万别让里面的叶子飞出来……
话还没说完, 公交车摇摇晃晃的到了, 谭帅推他上车。
黎阳想去找靠窗的地方坐, 再跟他道个别, 结果都坐满了人, 只能弯着腰透过缝隙冲外面摆摆手。
相比于黎阳从家里到海城时的准备, 他这次走的很急,只带了一个小绿包, 里面是一身夏天的衣服, 还有半管牙膏一个牙刷, 一支笔和一个薄本子。
这些其实也够了。
海城的汽车站有好几个,每天通往B市的车次也很多,黎阳要去的是最大的,听人说,小汽车站人少,一时半会凑不够一车人,司机会去市区里兜圈子拉人。
黎阳还没去过汽车站,坐车的时候没敢东张西望,竖着耳朵听报站,可不能坐过了。
到了汽车站,公交车上下了一大半人,黎阳跟着人走,看到右边玻璃上有“售票”的红色大字,就去排队买票。
海城到B市汽车站票价分好几种,好车快车四块五,普通的两块八,还有更便宜的,但是发车会很慢,而且还是晚上到。
黎阳跟着前头的人买了两块八的票。
拿着票通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去到后院,从这里发车的所有汽车都在这里停着,黎阳上去后,车里就只有几个空位了。
坐下没多久,人满了,查完票,车身猛的一动,然后转弯,开出了院门。
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只是感觉窗外从稀稀落落的工厂变成了一片片低矮的小楼,就到站了。
才从车上下来,黎阳就听到不远处人声鼎沸,喧闹声和夏天的热浪直面袭来。
拉人的、送客的,卖地图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汽车站门口还有人卖冰棍,黎阳特意去问了一下价格,得知是一毛钱,放心了,和海城一样,其他的话应该也差不多吧。
最后黎阳啥也没买,跟人打听了去火车北站怎么走,得知从这里坐公交要换乘四趟,黎阳掏出本子记下来。
出发前准备的二十多个零子,黎阳辗转到北面的火车站时,还剩下五个。
从下午四点一直守到第二天,黎阳看到一波又一波的人出来,终于在凌晨五点的时候,等到了老家过来的火车。
站在出站口,先听到的是熟悉的口音,黎阳脖子伸的长长的,恨不得把脑袋钻进去。
他站的靠前了,被出站的人背着行李撞来撞去的,刚退后几步,就看到两张熟悉的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