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家的咸菜和辣椒酱做的特别好吃,邱婶子面条擀的好,他们想要开个面食店,如果馅饼学的好,以后菜单上就多了一个。
他们家也是特别的客气,上门就搬来了一箱子苹果和一兜子橘子,黎阳把从那个国营小吃部师傅问到的都告诉了,邱家人一个劲的道谢,菜都准备好了回去就试试。
当天晚上,黎阳就寻思着要把这事告诉谭帅呢,结果却听到了一个坏消息,他们这片一家小卖部被偷了,不知道丢了多少钱,老板撞见小偷,被推倒,摔晕了,现在被拉到医院,还不知道咋样。
听到这个事情,黎阳心里乱跳,穿上衣服先去了大毛家,哥俩正在炉子上烤红薯,看到黎阳,招呼他一起吃。
黎阳帮着大毛弟弟红薯扒掉皮,递过去,然后把这事说了。
大毛指了指左边的墙,说道:“我们邻居家的彭哥前年分配到派出所,我们这一片小偷小摸都没了。”
黎阳一下放心多了,他们家对门也有一个老警察,虽然一直忙的没看到面儿,但是应该也能起到震慑作用。
因为这事,黎阳开始格外关注对面的杨家。
杨家的房子跟黎阳和谭帅的不一样,是很早那批盖的,人家是正经的打了地基的,有一层半那么高,因为家里孩子多,里面好像做成了上下两层,黎阳并没有进去过,只听他们家的小孩抱怨,每天往床上床下爬,脚都踩疼了。
偷盗案件发生的第三天清晨,喝多了紫菜汤的黎阳想去公厕,刚出来,就看到一个人用钥匙开对面的门。
此时天还是灰黑色,影影绰绰的,黎阳看到了警察的制服和花白的头发,忍不住开口道:“是杨大爷回来了吗?”
虽然住在对门快一年了,但是黎阳并不知道这个邻居的太多事情,因为他们家的婶子是个少言寡语的,不单不在外头说啥,关起门后,也不会听到什么动静。
当然,也有可能是他们家盖的好,隔音。
在水龙头那里洗红薯的时候,黎阳听人说过,杨家有六个儿子,一个比一个能吃,他们家原本是住在市里的,家都被吃穷了,才搬来了这里。
对于这种说法,黎阳觉得是不可信的,尤其是说话的人是这里出了名编话的,十句话里可能只有半句是真的,这半句你还得好好掂量掂量。
被叫住的人停下动作,看向黎阳,“住在这里的人搬走了?”
派出所是真忙啊,邻居多个人都不知道,黎阳心里想,嘴上道:“没有,我和谭哥一起住。”
出于礼貌,黎阳说了自己的名字。
“你多大?”
“我十六。”
对面的人像是深思了一番,然后道:“那你叫我二哥也合适,我今年三十八,只是少白头!”
“少白头”三个字,对方咬的很重,显然很在意。
“啊?”黎阳愣了一下,赶紧道歉,“对不起,杨二哥,我看你穿着警服,还以为是杨大叔回来了,是我看错了。”
“我身上的是铁路的制服。”男人说道。
黎阳还真有点分不清这两者的区别,连声道歉。
“没事,黑灯瞎火的看不清也不奇怪。”男人道:“我爸也不穿警服,你是不是认错人了?”
“啊?”黎阳这次是真的懵了,喃喃道:“杨大爷不是派出所的老警察吗?”
听到这话,对面的邻居反而来了兴趣,“谁告诉你我爸是警察?”
“谭哥说的。”黎阳说道,“已经退休了吗?”
“我爸从前一直给派出所看大门,打更,他不是警察。”
“那你们家……”黎阳脑袋里一片浆糊。
“除了我爸,我们家其他人都跟派出所没关系。”
黎阳:“……”
“他逗你的。”对面的邻居道:“我爸就是个看大门的,他喝多了就会吹嘘两句,说只要被抓进派出所的人,他一眼就能看出来犯的啥罪,比警察的眼睛还毒,大家伙就给他起了个绰号,老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