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啥会?”大毛和黎阳同时问道。
黎阳一脸不解,黄立安则扑闪着眼睛捂住了嘴巴。
谭帅看向黎阳,“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谭帅这话说的一点问题都没有,两天后,黎阳跟着谭帅走进了农机一厂的大门,和一群人坐在小礼堂里面,听机械局的领导讲话,才知道,这是一场什么样的会议。
农机厂分家之后,各自进行了深化改革,一厂的机器设备相对落后,买了制造模具的设备,但是销售情况并不如意,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工人们为了工厂的未来,从厂长到员工都自动减少工资,只希望工厂能够轻装上阵。
但即便如此,也一直没有什么起色,因为有农机二厂的成功的例子,有人提出要向南方的企业学习,招商引资,但是以失败而告终。
后来,在机械局的支持下,从银行贷款,想要买新机器……
听到这里,黎阳背脊一下子挺直了,如果没记错的话,贷款的新闻就在不久之前,当时他还觉得引资的事情彻底泡汤了,谁知道情况不单没有好转,而且还恶化了。
但是,机械局的领导并没有详细的说明情况,只说一切的努力并没有达到预期,希望有人能够接手农机一厂,带着所有的员工继续奋斗。
参会的人大约百十来个,有农机厂原来的领导班子,包括分家之后的四个厂长,郑翔开和老厂长也在其中。
更多的是从前跟农机厂没有关系的人,像是谭帅和黎阳。
机械局的领导说的很委婉,但是黎阳听出来了,农机一厂坚持不下去了,已经成了烂摊子,现在要出手卖掉,价高者得之。
但是也有条件,现在工厂里的所有员工不得辞退,银行的贷款要还,还有就是解决农机一厂已经退休工人的退休金。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
第77章
海城农机厂是一九五二年成立的, 至今为止经历了近四十载的风风雨雨,最鼎盛的时期是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工人最多时达到了两千四百多, 到分家时, 工人依旧有一千多。
农机一厂是农机厂原来的一二车间,主要成产拖拉机的油嘴油泵, 分家之后, 依旧向拖拉机厂提供油嘴油泵,增加了模具制造的生产设备, 希望能走出一条新的路,但是却亏损的厉害。
因为他们的生产设备落后,做出来的产品无法和别人的竞争, 大量货物积压, 日子比分家前还要更难。
遭了迎头重击,他们才看清楚,在“三来一补”政策之后,南方工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相比之下, 他们好像不单没往前走, 还倒退了。
招商引资的过程十分艰难, 外资的条件苛刻, 他们钟爱穗城, 更喜欢在那里办厂, 因为穗城各种政策都比海城要友好便利,运输也方便。
当然, 这只是一个原因, 更重要的是, 外商喜欢办轻工厂,图便宜的人工和优惠的土地,机械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产出却很缓慢,并不是挣钱的好路子。
最后,农机一厂咬牙向银行贷款自救,结果买新机器却被骗了,钱一分不少的拿了出去,得到的却是一堆废铁。
一堆人去看了那么多天,结果拉回来的东西和看到的设备不一样,在车间组装后察觉到异样,强运行,结果两个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受了重伤,至今还在医院。
工厂账上没有钱,还是厂长带头捐款,给工人支付住院治疗的费用。
三百多工人好几个月没有发工资,五百多退休工人一年多没有退休金,因为知道工厂难,所以工人们一直忍着,想着工厂度过难关,以后就好了。
但是谁知道越来越难,光咬牙是没有办法养活一家老小的,表面上看是八九百工人的工资和退休金,实际上却是几百户人家,上千张嘴巴等着吃饭。
走投无路了,只能卖厂。
会议过半,小礼堂里的职工代表个个眼睛通红,他们把工厂当成家,此时的感受可想而知。
坐了一个多小时,领导宣布先休息一会儿,黎阳和谭帅一起走了出去。
俩人去了厕所,从厕所出来,到外面荫凉地方,黎阳把开会时写的本子拿出来,跟谭帅道:“哥,这需要的可不是个小数目。”
谭帅点点头,这样的会议,他去年就参加了好几次,那个时候人比现在多多了,还有外商。
分家之后,农机一厂的面积是最小的,即便是这样,厂房估值、设备、工业用地出让,三个加起来也要四百多万,这个金额看起来就很吓人,实际上,现在的工人和退休工人的安排才是最头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