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有数就是把砸锅卖铁的钱也算进去了呗。”黎阳只觉得头疼,但是国际长途价格昂贵,不是说这些没用的话的,他赶紧问道:“货轮到了吗?”
“到了。”谭帅打了一个哈欠,“周乐正带着人去报关税,我正好偷个懒。”
来往国内和俄罗斯的火车车皮很难寻到,谭帅他们想了两个办法,一个是走蒙古国那条线,因为今年他们的政策正好开放,所以借一把东风,一个是走水路,通过穗城那边港口的货轮运过去。
海城也是有港口的,但是海城没有穗城那边便利的货源。
“别着急上火,黎阳。”挂了电话之钱,谭帅跟他道:“有一些专家已经坐在火车上了,你两天后去B市接人。”
因为谭帅的话,黎阳带着人提前小半天在B市的火车站等,然后接到了二十一个俄罗斯过来的工程师还有一个大学生翻译。
这些工程师一半是黎阳去过的压缩机工厂的,黎阳他们买走机器后不久,剩下的生产线也没有保住,只有一个工厂的空壳子,他们这些人再有能耐也制造不出来机器,生活困难,谭帅和帕维尔父子联络了他们。
被生活所胁迫,谭帅开了优渥的工资,他们就接受了聘请。
另外一半人是帕维尔他们拖拉机厂的。
这些人的到来,黎阳欣喜若狂,刚一见面,相互介绍之后,他已经把压缩机的生产提上了日程。
在还没有批量成产压缩机的时候,黎阳已经跟一些矿山联络过了,因为重工业发展留下的底子还在,这些机器设备生产出来的样品受到认可,这些工程师过来,可是派上了大用场。
当然,高兴之余,黎阳还是在心里默默的算了算又多出来的工资,竟然也不觉得多沉重了,真是应了那句话,债多不愁。
这批专家才落脚,黎阳又去海城港口拉回来一批生产柴油发电机的机器设备,这些东西不是谭帅从工厂买的,而是在别的地方截胡得到,前前后后花费了很多力气,但这只是四分之一,剩下的还在想办法。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有事,写了一点点= =
明天补上
第97章
谭帅和黎阳把机器运回来, 不久之后,第二次和大毛他们一起去俄罗斯,去往那边的倒爷太多了, 票十分难买, 他们背了几百斤重的东西,差点没挤上车。
火车上有人兜售《日常俄语手册》, 三十块钱一本, 大毛一直讲到了八块钱,买了两本, 在车上好几天,学的最熟练的是“哈拉少”。
到了莫斯科之后,谭帅去找周乐, 然后联络涂林。
那时的涂林东西卖了大半, 得了一兜子卢布还没换,拜访完他爷爷奶奶和父母留学时候的旧友,结果卢布的汇率又低了。
得知谭帅他们要在莫斯科成立合资公司,涂林又多留了一天,找他爸爸的好朋友帮忙。
自从价格开放的政策实施以来, 一夜之间, 莫斯科的街头出现了许多公司, 只需要一万五千卢布就能成立一家公司, 换算成美元大约是一百元左右。
周乐和谭帅各成立了一家, 然后先到国内倒爷聚集的市场摆了几天摊, 这里比较混杂,警察和□□时常出没, 每天有大量的交易进行, 肉眼可见的非常赚钱。
半个月之后, 谭帅带着大毛他们就离开了那里。
莫斯科红场附近有两家比较大的百货大楼,从前,这里只卖俄罗斯的东西,但是倒爷们把从各自国内背过来的货物卖光后,回家之前会在这里大肆采购,手表、金首饰和皮靴等东西的柜台里面经常是空的。
谭帅和周乐花了不少钱,在这两个百货大楼分别租下一个柜台,卖他们从国内带过来的东西。
合资公司成立后,谭帅同帕维尔联系,聘请他和他的妻子安娜到公司帮忙,大毛他们则去用卢布换取瓦乌契。
帕维尔一开始并不明白,谭帅为什么将国内的工厂扔下,跑到俄罗斯来做生意,不过很快他就知道了。
帕维尔父子和他们认识的人大都是从事机械行业,谭帅托付他们帮忙寻找拖拉机的生产设备,还有愿意前往中国工作的机械工程师。
出于安全考虑,谭帅他们几个和周乐父子租住在一起,每天晚上,中央广场的钟声响起来,谭帅还在看翻译好的材料。
俄罗斯进口的关税跟国内的不一样,现在的情形是急需大量进口货物,因为手续繁琐,关税混乱,出了一个“灰色清关”。
“灰色清关”是指外商不用跟俄罗斯的海关和税务打交道,而是向专门的“清关公司”交纳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