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拉特抢滩登陆战的惨烈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
以色列是什么国家,虽然国土面积只有区区两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七百多万,但他却是中东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以色列的整体军事实力也能排进前十名。
而且局限以色列军事实力排名的很关键因素就是战争潜力,这样打个比方,以色列和华国的军事实力对比,小规模的战争中,一定是以色列获胜,因为以色列的士兵经过多次的战争,经验丰富,而且武器装备也要胜过华国,可若是终极大决战,那肯定又会是华国获胜,因为华国士兵数量多,武器装备哪怕不如以色列,但数量却绝对占据优势。
这就是战争潜力的差别,极大的束缚了以色列的军事实力排名。
如果以色列人口面积更大的话,那他的军事实力甚至能比及五大国。
可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在一天的战斗中,战斗机损失上百架,士兵伤亡近三万人,让人震骇的同时,也不得不警惕阿卜耶已的强大军事实力。
因为在这一天的战斗中,虽然阿卜耶已没有攻克埃拉特,但各个方面,几乎完胜以色列。
早在阿卜耶已大规模扩军的时候,环球军力等军事领域权威杂志和组织就做过评估,认为扩军之后,阿卜耶已的军事实力已经超越非洲霸主埃及,跃升为非洲第一。
不过在世界军事实力排名中,阿卜耶已的排名并不算高,甚至连前十都没有进入。
这其中也有一部分阿卜耶已至今也没有打过什么硬仗有关系,一个军力贫弱的北苏国,完全代表不了什么。
可这一次,再也没有人敢小瞧阿卜耶已的军事实力了。
以往在中东,只有以色列碾压他国的份儿,现在却风水轮流转。变成以色列是被碾压的局面了。
但撇开这乱七八糟的评论,所有人还是聚焦在一件事上,那就是埃拉特抢滩登陆战的惨烈。
更有媒体打出了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最惨烈的战争。
一天双方伤亡人数接近四万人,这俨然就是翻版的凡尔登绞肉机。
对于这种惨烈的战争,所有媒体和政府都仿佛失去了声音一般,再也看不到那种谁正义。谁是侵略者的评论。
战争都已经打到这份儿上了,再说那些还有什么意义?
而对于战争的双方,对于头一天的惨烈战斗,反应也是截然不同的。
以色列方面,面对头一天惨烈的损失,杰拉尔德频繁出镜。向全体以色列国民发表演讲,呼吁国民继续坚持,胜利一定会属于他们的。
当然,与此同时杰拉尔德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调集部队。以色列的现役部队几乎都是精锐的现代化装甲部队,优先保存,留待以后的正面大决战。
而许多训练相对而言不算多的预备役部队,数量惊人。又以地面部队为主,则全部调往埃拉特,摆明了一副就是拿人命来填,不管死多少人也要守住埃拉特的态度。
同时,杰拉尔德也没有忘记继续转移重要的军事战物资,如兵工厂生产线的迁移,预备机场的重新启用,武器库的搬迁等等。
前线拿人命去填。换取空间和时间,后方则是囤积力量,为大决战做准备。
当然,这也跟埃拉特地区太小,现代化装甲部队展不开有一定关系。
至于阿卜耶已方面,则是在第二天,暂时叫停了战斗。固守海滩防线为主,一副暂时休整的架势。
当然,这只是地面部队的暂时和平,在天空。双方的空军也在不断的争夺制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