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我怎么不行了?”萧行马上反驳。

“他说,你这个体格,上去肯定不行,越一身牛劲越难受。”姚冬把氧气瓶塞给他,“他知道咱们还要走,说离开机场那天来还就行了,给一点使用费。”

这就是老乡之情,省了一笔钱,萧行虽然很不乐意,但还是拎起重重的氧气瓶,跟着姚冬一起上了车。

“你难受,你就说啊。”车发动了,姚冬还很担忧。

“笑死,根本用不上。”萧行信心十足。

半小时后,萧行头痛欲裂,靠在姚冬的肩膀上虚弱地吸氧。

作者有话说:

大萧:姚家儿媳还是挺难当的……

小冬:我带干活的回来啦!

第131章 离奇的见面

萧行好像睡着了, 但是又好像很清新。从落地的那一瞬间他就像开始做梦,梦里太好看了,不太真实。

他早已习惯去各处参赛, 首都机场、萧山机场、虹桥机场等等, 带给他的震撼由高科技叠加而成, 那是充满了未来感的地方。一个机场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流通中心,全球各地的人经过此处, 飞往它处。

而康定机场就像一个归处,让人停下来。

飞机还没落地他就开始拍照,天空比他上回来还要蓝。靠近地面的那条线是浅蓝, 越往上, 颜色越深, 渐变一样, 最后拉满了一张饱和度极高的天幕。他的形容词瞬间消失了,只知道“蓝”,白云打着卷儿, 厚得像奶盖,随时随地能撕一条尝尝。

飞机跑道的两侧都不是水泥地,而是裸露的土, 看惯了其他机场的眼睛一时半会儿适应不了,还生怕有危险。

巨石就在眼前, 他听见有人说什么“贡嘎雪山”,什么“日照金山”。虽然是完全陌生的地方可萧行并不害怕, 因为这是姚冬长大的地方啊。

他长在一个神话般的风景区里。

现在他时不时睁开眼睛看看窗外, 路边是薄荷蓝色的围栏, 这个颜色在大城市里真少见, 鲜艳得仿佛不属于交通设备。远处就是白雪皑皑的雪山, 高不可攀,又诱人去靠近。但他知道他们的车离那里还有很远很远。

强烈的头疼狠狠地打了他的脸,难受得根本不想睁开眼睛,身体里每个零件都叫嚣着“氧气不够啦!老子要罢工”,他赶紧大口吸氧,断断续续地听姚冬和司机聊天。

他们是拼车,司机和姚冬是一个地方的人,能聊得上藏语,说话也很快。但副驾驶的那个人虽然也是藏族可完全无法加入他们的藏语对话,沟通时候只能用普通话。他们聊最近的天气,聊川西线上的奇闻,从国道318聊到434,聊康定机场的海拔,一直都没停。

这边可真是不一样,萧行朦朦胧胧地想着,不知不觉就昏睡过去,等到再睁眼,他先看到一双巨大的眼睛。

隔着车窗,一头牦牛正在往里看。

“马上就,到啦!”姚冬看了看手机时间。

“哦。”萧行这才勉勉强强地坐了起来,吸了一路的氧气现在脑袋里清醒一些,“这是你家的牛?”

“这些不不不是,都到公路上了,肯定不是的。”姚冬就像有什么特异功能,能够一眼辨识出谁家的牛马,“我刚刚给家里,打电话,他们都到了。”

“他们?”萧行没反应过来,不会是一家子都来了吧?

“阿妈阿爸,还有阿哥。”姚冬说,“阿姐出出出去旅游,要下周才能回来,阿姐总喜欢到处去玩儿。”

“你哥都回来了?还说在北京请他和王叔叔吃饭呢。”萧行最近也是训练忙晕了,好多时候稀里糊涂就过了一天,天天在水里泡着。他现在的脑袋还是很沉很疼,和他老萧家祖传的偏头疼不是一个疼法,还很晕。

卧槽,不愧是高海拔,又一次给他干懵了。

车子还在往前开,越开风景越好,路上能看到许许多多的私家车。大家将车停在路边,忙着拍照,还有不少人请了专门的摄影师,那拍摄设备和小助手一瞧就是专业的,但也有一部分人和萧行一样,根本懒得下车,或者说是被高原反应折腾得没能耐了,只能在车里躺着。

不仅躺着,他们每个人的怀里都有一个氧气瓶或者氧气袋。萧行是用吸氧面罩盖着脸,有些人是直接上了吸氧管,从脖子上绕到鼻孔,一刻不离。

拐了一段山路,路边的经幡和僧侣忽然间多了起来,山上还有歌声,姚冬迫不及待地开窗呼应,路过僧侣时双手合十。雪山越来越近,但仍旧给人疏离的遥远之态,萧行就在这断断续续的清醒里摇来摇去,终于,车停下了。

“到了。”姚冬轻轻地叫大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