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李牧言看着自己的儿子,脸上浮现出毫无笑意的笑容:“是。”他这样说。陆明看着他,目光一片平静。片刻之后,这个虽然年幼,但是已经比同龄人成熟太多的少年微微地笑了笑:“好的,父亲,我知道了。”

李牧言看着他对自己行了一礼,然后平静淡然地走出门去。他的心中慢慢地浮上赞赏,然后,就听到门外传来一阵哭声。

李牧言愣了一愣,心中怅然。

从那天之后,陆明就再也没有来见过他。两个人之间的对话通过一群宫女太监传来传去,冷冰冰地没有任何感情。

李牧言觉得,既然如此,自己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他渐渐地开始少插手朝政,将更多的事情交给陆明来处理,自己闲来无事的时候,取了笔墨,慢慢地写下一行又一行的字。

一天一页,李牧言写得很是从容。

他手下的人看着他的行为,心中只有轻叹一声。

特意留下这样的东西,只怕也会被辜负吧。这样形同水火的父子关系,小皇帝怎么会相信自己的父亲留下的,会是好东西。

也许最大的可能,是被束之高阁。

李牧言不在意。这是他自己的心意,不管陆明是不是接受,自己做到了,也就心安了。

他慢悠悠地写着自己这么几年总结出来的治国常识,慢慢地将自己想交给陆明的东西都写上去,然后,一天一天地布置好自己离开时的场景。

陆明也许心知肚明,也许茫然无知,对他来说,都没有任何意义。

然后,在过完年之后,他留下最终的成果,将一个空荡荡的宫殿留给了陆明。

一同留下的,还有他写好的治国手札以及一些无法带走,并且愿意效忠北宁的人手。

但是,这份东西在宫殿中放了很久,陆明都没有过来取。

他沉浸在自己定亲的消息中,不曾将情绪转移到旁的事情上来。

宫中受了李牧言叮嘱的宫人们也识趣地不曾将消息报给他。直到几天之后,陆明偶然间问起,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已经选择了离开。

即将年满十一的小皇帝站在偌大的宫殿中,目光一片空白。

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父亲会用这样一种方式离开他。那样迅速地,决绝地,毫不留情地。谁都没有为了他留下来。

不管是母亲,还是父亲。

也许对他们来说,自己不过是一个符号。他们更疼爱那个自己从未见过面的弟弟吧。否则,怎么会一个愿意为了他送了性命,另一个远远地将自己与他隔开,最后离开他。

陆明渐渐回神,唇边带着笑,却如此苦涩。

李牧言离开北宁的时候,身后也有人追,也有人劝。但是,他毫不犹豫。

在这个他一点都不喜欢的国度里,他已经浪费了十几年的光阴,他不想再继续浪费下去了。

没有任何意义。

他的家,不在这个地方。

踏出国境的时候,李牧言最后回头看了一眼。遥远的地平线那头看不见京都,看不见囚禁了自己十几年的地方。

他回头,马蹄轻快地踏出去,脸上慢慢地带上笑容。

那种温柔的,仿佛十分欢悦的笑容。

再见,陆芷。

李婉知道李牧言正在往自己这边过来的时候,李牧言已经离开北宁好几天了。

她惊讶地看着报信的人,直到沈勋将人打发下去。

“别惊讶。”沈勋握着她的手,说,“这么多年,他想必也受够了,如今离开,你应该觉得高兴才对。他终于肯走出那些过去了。”

李婉张了张嘴,最后轻轻一笑:“你说得是,我很高兴。”

仿佛是为了印证这句话,她眯起了眼睛,唇角上扬,沈勋却将她抱在怀中,用自己的脸贴了贴她的脸颊。

“别难过啊。”

李婉的眼泪立刻就落下来了。

她和李牧言,有十几年不曾见了。

相互知道对方最大秘密的兄妹,十几年不见了。

一个人的一生,又有多少个十几年呢?这样漫长的岁月,也有过憎恨与痛苦,到现在,也都酿成了酒,苦涩甜蜜,却并非难以下咽。

时间是最出色的劝解者,足以让你将过去的一切都只记住好的,忘记了坏的。

所以,回忆总是显得特别美丽。

李婉等了约有一个多月,就听见下人们来报,说李牧言到了。

她站起来的时候,几乎是一个踉跄,差一点站不稳。

沈熙在边上看着,小大人似地摇一摇头:“娘,您真是的……”就算这样说着,他依旧上前来,抬手扶上李婉的手臂:“娘扶着我走就好了。”

李婉低头看着他的笑脸,微微地点了点头:“好。”然后,就真的任由他扶着,站在内院,等着李牧言的到来。

李牧言并不是一个人来的。

他的出行并不是狼狈地落荒而逃,而是从容地离开

。所以,出了国境之后,他手下那些伺候的人就都跟了上来,一群人庞大地往京城而来。

一点都不曾躲避旁人的视线。

就算只有李牧言一个人,出行的时候,依旧是要包下一整个院子的排场。

李婉知道之后,含笑摇头。

就如同李牧言想象不到她可以一个人待上一个月不觉得寂寞,她也想象不到,习惯了这样奢华的李牧言。

但是,当两人见面的那一刻,沈勋却分明看到,李婉眼中的激动渐渐地凝固,最后定格为平静。

兄妹两人相互微微地笑一笑,彼此都仿佛没有那中间许多年的误会与隔阂,只是刚刚出了门,又回来一样。

“回来了?”

李牧言温柔地笑:“是,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