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戴着墨镜,身量中等,鬓角微霜。
“汪叔叔!”
楚净有点激动。
那人也很高兴,直望着她笑。
算起来,他们已经好几年未见了。他上次来时,楚箬还在人世,转眼,已阴阳两隔。楚净的眉眼越来越有母亲的风华,汪是之心底不免感慨万千。
“你什么时候回国了?”
几个月前和他联系,他人尚在美国。
“有一阵了,早就说想来看看你,可实在抽不开身。”他笑着打开车门,“有没有时间,陪叔叔吃个午饭?”
“好啊。”
司机将车子开到一家市区非常高档的西餐厅,汪是之选了一个被绿植和屏风刻意围起来的隐秘性较强的隔断间。
汪是之摘了墨镜,眼角现出几条沟壑,面容慈祥,丝毫看不出是享誉国际的大导演。
“我在美国期间结识了一位书商,是个中国通,我给他们看了你妈妈的书,他非常感兴趣,想买下海外版权。我这次来主要是跟你商量这件事,你同意吗?”
楚净一喜,“这是好事,怎么会不同意呢。”
美国人喜欢妈妈的书,怎么说都是一件好事,她知道了会很高兴的。
楚净的妈妈楚箬就是尘味。她的小说最开始并不被出版社看好,屡遭退稿。终于有一天,接到一封名叫俞宁的编辑的来信,厚厚的一沓,拆开一看,才发现信封里装着两封信。看了才知道,原来俞宁拆投稿来信时恰巧她的一位朋友也在,便帮着看稿子,恰恰就相中了楚箬的稿子,而且特别赏识,极力推荐给俞宁,并说,这部书不出版,你一定会后悔的。
楚箬以前给报纸、杂志也写过文章,出版小说尚属头一次。这部名为《长辛》的处女作出版过程很顺利,很快就面世,销量不俗。
不久,俞宁和她的那位朋友来过一次h市,约楚箬见面。见面后,楚箬才晓得,编辑的朋友——也即自己的伯乐竟是时已在影坛崭露头角的青年导演汪是之。
其实她猜到过一点点,俞宁是出版界很有名气的一位大编辑,她的朋友即便不是什么名人,也绝非普通人,但完全没想到这么有来头。
那以后,楚箬的每一部作品都交由俞宁编辑出版,和汪是之也成了莫逆,经常通信通电话,电脑、手机普及之后,联系就更频繁方便了。
只是后来不知何故,他们联系渐少,尤其是楚箬病重时,汪是之几次提出前来探望,都被楚箬拒绝,后来禁不住他再三恳求,见了他一面,却说:“这一面见过,以后不要再来了。”
楚净以前不大理解,后来渐渐明白为什么。
“一晃,你妈妈也走好几年了。可惜,没能见她最后一面。”汪是之面有憾色。
楚净劝慰道:“妈妈一直说,相见不如不见。以前我无法理解,现在年龄大了,反而能慢慢理解了。”
汪是之笑着摇头,似叹息,似无奈。
“对了!”楚净猛然想起一件事,“汪叔叔,我妈妈生前交代过我一件事,让我日后见了你一定提一下,她说,《长辛》如果你执意还想拍的话,她同意。”
《长辛》出版后引起了一阵小小的轰动,汪是之郑重向楚箬提出想买下版权拍成电影,她坚决不同意。汪是之心有不甘,后来又进行过游说,但她态度坚定,完全没有转寰的余地,无奈,只好作罢。开始他不明白,纳罕:是不信任他,怕他把她心血拍毁了?后来无意中听俞宁说起,才晓得小说女主人公长辛的原型就是楚箬的母亲——那位饱尝艰辛又命途匆匆的可怜的母亲。难怪,楚箬那么固执。获悉这些,他的意愿便没那么强烈了。
楚净说完,汪是之非常震惊,好半天才缓过劲,他没料到楚箬竟能同意,震惊之余是感动,心说:楚箬,你我到底没有白相知一场。
喝掉杯中酒,他说:“这事不急,从长计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