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报酬

但是昭询登基并没有那么顺利。

如果皇帝大行,太后第一时间昭告天下:皇帝无子,以昭询过继,兴许还不会闹这么大。如今新君已经登基,君臣名分已定,大伙儿奉他为主,再来这一出老母鸡变鸭——实在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

昭诩不是高祖子孙,血脉已远,又与先帝同辈,要过继就须得认先帝为父,他们可是嫡亲的表兄弟。

燕朝如今据有中原,自认衣冠正朔,日后要穷追起来,岂不是大大没脸?

当然太后已经顾不上这些。她原本的计划里,就没想过会是个公主:谁能想到呢,钦儿福薄至此。

之前都说是个儿子。到孩子出来,已经是无可奈何。措手不及,又想着小小婴儿,横竖不能亲政,是皇子是公主都没差。就让她先占住位置几年,她慢慢儿从宗室里挑……挑个合眼缘的孩子。

当然还是得小,大了养不亲,也不好掌控;还得家世不显——三郎当然是好的,但是三郎做外甥比做继孙好。

而且选三郎,总须得问过元景浩,不让阿妩为难才好。

谁想事情就这么泄了出去。太后甚至一时也没有头绪,到底是谁透露出去的——这事儿,可连阿妩都不知道啊。婴儿养在乾安宫里,除了阿朱和王太医,再不许人出入……除了、除了今儿登基。

自前朝回后宫,婴儿哭闹,阿朱抱着她去把了次尿……莫非就是这时候?

太后倒是想把当时在场的宫人、内奸,一个个揪出来打死,但是眼下也不是时候。眼下要紧的是先扶了三郎上位,堵住所有人的嘴。不然高阳王……那老头子也是猪油蒙了心,口口声声膝下子孙繁盛。

他是高祖长子,血脉既亲,辈分也高,如今肃宗墓木已拱,这老头倒还硬茬茬地活着。太后也不得不多少留点脸面。

然而阿妩却说:“……其实未尝不可。”

太后:……

“如今景浩不在京中,二郎又不赞同。九郎那孩子未必压得住羽林卫。”王妃是不大看得上元明炬,当初李尚书回京,局面尚好,让他协助宜阳王那是多大的脸面,结果他倒好,损兵折将回来,还倒打李家一耙。无论如何,昭诩才是自己人,“在高祖子孙中挑一个,至少明面上压得住。”

太后默然。妹子的心思她明白。要立三郎能倚仗的就只有南平王父子,如今南平王出征未归,虽然重兵在握,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昭诩又摆明车马不赞同。元明炬顶不了太久……阿妩也是怕。

但是她自个儿的儿子、自个儿的孙子、孙女她能做主,没人能二话。高阳王的子孙上位,即便如今年幼,只要坐到了那个位置上,都不用十年,过上两年她就能看到了……这天下,还有她坐的地儿么。

前朝有的是教训。

新君是个公主这件事,太后保密得太好,连南平王妃都瞒过了,更别说王公大臣。就是一向自诩消息灵通的济北王,这次也没有得到确实的消息。整个帝都暗流涌动的还只是皇帝不明不白的死。

元明修打出旗号来为天子复仇这件事,也不过就让他冷笑了一声而已。没有人觉得元明修能成事——虽然听说这一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