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这件事,其实大部分时间都在行军。幸而这些降兵行军都行成了习惯。这几年不是在追人就是在跑路,要不就是找吃的。每个人都很能吃,每个人都抓紧时间、抓紧机会,把每一顿当成生命里最后一顿。
必须承认的是,确实很多人吃了这顿就没下顿了。
军纪一直都很糟糕。当贼当惯了,莫说原本平民,就是有些原来的镇兵也渐渐忘了军令。之前李十一郎和周城已经训得七七八八的兵,被同乡、同族一冲,渐渐又有了跑偏的趋势,李十一郎简直头疼。
周城安慰他说:“反正到了中州,大多数人也是要解甲归田的。”打仗讲究令行禁止,倒不在人多。老病妇孺横竖也打不了仗,发配了去种田多好,免得一到饭点就琢磨着去抢。要不是他没有地盘,早就安置了。
李十一郎哼了一声:“我要是中州人,也不会许你进中州。”
周城:……
“公主还没有消息传回来,恐怕事情进展不顺利。”李十一郎再补一刀。
周城道:“我前头就不想她去——”
“她不去,你去?”李十一郎冷笑,“她说不下来,你去也无济于事——不要打这个主意了。”
周城:……
他哪个眼睛看出来他在想这个事?
周城翻着军报,军纪这个事情他当然知道。人一下子多了这么多,对于将领的掌控力是个极大的考验。再者行军令人疲倦,拖家带口的行军又更令这种疲倦加倍了。绍宗调令他们去往中州就食,但是中州到底怎么个情况,大伙儿心里都还是没有底。这种有今天没明天的心态,尤为难管。
因合了案卷,略思忖,忽道:“李兄是很担心军纪么,我这里有个法子,李兄要不要听听?”
李十一郎:“将军不自己说,还要等我三请四催么?”
周城:……
好有道理,完全无法反驳怎么办?
正要与李十一郎细说。忽然有亲兵过来,附耳与他说了几句。周城皱眉道:“她来做什么,都这么晚了,就说我歇下了。”
亲兵看了一眼帐中亮着的灯,觉得自个儿主子颇会掩耳盗铃。周城凑过去要把灯吹了。李十一郎道:“来都来了,你就出去见见她——她不走,哪里是轩仔赶得动的。拖下去让豆奴知道了也不好。”
周城犹豫道:“二娘素来敬重李兄——”
李十一郎果断起身把灯吹了。
周城:……
人生啊。
周城不情愿去见芈二娘。虽然行军途中各种不方便,所谓提亲与订亲都是口头约定,但是事情已经定了无疑。原本早在怀朔镇,该说的话他都已经与她说过了,芈二娘也不是个胡搅蛮缠的,如果不是后来贺兰氏——
三娘这个表姐果然是个祸胎,周城心里怨念,到底不得不去见了。
新月微光,芈二娘在光里,一丝儿碎发垂下来,慌乱得楚楚可人。周城干咳了一声:“二娘!”
芈二娘等了许久,几乎以为他不会出来了,这时候倒是一惊,眼睛里朦朦的都是泪光。待看清楚来人,眼泪就涌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