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初袖也不觉得自己该落到这个地步,但是既然已经发生了,无非死里求生。她总在死里求生。
陆夫人顾氏。之前贺兰初袖就没怎么见过她,她一直安安静静地呆在后宅里,生儿育女,时人以“贤惠”与“本分”称之。然而贺兰初袖何等人,一听这话便知道是嘲讽她“不贤惠”、“不本分”。
她不在乎这个。名声这种东西,就是一层皮。需要的话她也能披起来。她从前就披过,后来从咸阳王辗转落到周城手里,生死几回,才扯了个干净。在那等不按理出牌的人手里,披张皮不如不披——何必为难自己呢。
她想起初陆扬肯救她,是因为他们曾经有过一面之缘,那些若有还无的情愫,也是他素有的怜小惜弱——大多数男子都如此。而后来,她慢慢露出锋芒的一面,他仍然爱着她。他爱那个真实的她。
人并不总能露出真实的一面。从前她以为能接受的就只有萧南。元明钦到死都以为她贤惠大方,萧南却一早看穿她工于心计,不择手段,知道在她心里任何人都有价格;而陆扬总说她聪慧。
也许是聪慧,也许是底线比较低。
陆扬自己并不能察觉,他短暂的一生里,大多数时候都囿于道德与人情。他受限制的地方,正是她游刃有余的地方——所以他爱她。那像爱他的战友、他的同盟,而不仅仅是爱一个美人。
贺兰初袖一向是喜欢强者,喜欢有野心的人,而歆慕荣华。不然她当初不会放弃陆扬而选咸阳王。她没有想过有一天她会对他生出怜惜,怜惜他爱她。这点怜惜让她忘记设防,让她不计较名分,让她不能离开他——然后他死了。
他死得仓促,便不仓促,也未必能周全地为她设计一条后路。
而名分成为她的致命伤。
贺兰初袖封锁陆扬的死讯,只为自己争得了一天半的先机。她在这段时间里召了陆扬的亲信过来,摆在他们面前三条路:投奔慕容泰,倒向元明炬,以及,为陆扬报仇。她冷静指出每条路的利与弊,然后告诉他们:她只是一介女流,并无治兵、治国之能,只求他们看在陆扬的份上,放她一条生路。
这七人当中,有三人当晚死于暗杀,他们的副手迅速上位,取代了他们的位置。
这一招震慑了底下人,稳定了形势,让她得以将陆扬的势力牢牢抓在手里——然而这时候,顾夫人出手了。
顾夫人要行使主母之权:贺兰初袖虽然是陆扬的妾室,却并非可通买卖的贱妾,她没有身契在她手里,她不能卖了她,但是可以赶她出家门——所有陆扬所有的,身后都归于她,以及她的儿女。
贺兰初袖孤身在长安,无家族可依,她曾为陆扬妾室,亦不能再以咸阳王遗孀的身份出现,女子无依无靠,就只剩改嫁一途——一旦她改嫁,她对于陆氏人马的威慑力,至少要打去一多半的折扣。
当然她并非没有选择,她如今手里所有,尚还有讨价还价的资本。顾夫人不过就是颗棋子,背后是顾氏,而顾氏背后,无非元明炬和慕容泰。别的人再没有这个胆子,也未必说得动顾家投靠。
人人都想兵不刃血,她如何能让他们如愿。
顾夫人是存心折辱她,她恳求带几件随身衣物亦不许。带贴身侍婢也不许。又命人摘去她鬓上珠钗,撸掉她腕上钏子,特意开了正门,命她赤足走出去,人已经走出二门,却忽然有人递帖子求见。
更准确地说,是众人应邀前来。
顾夫人看着厚厚一叠名帖傻了眼:在她看来,将贺兰初袖扫地出门不过是家务事,凭谁也管不到她,却不想那个贱婢不知道什么时候发了帖子,邀陆氏宗亲、陆扬亲信,以及朝中诸权贵夫人前来观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