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氏听到“兰陵公主”四个字的时候,他们已经是在中州了。周城并非中州土着,虽然认了亲,但是周宜是崔家女婿,还在举棋不定中。殷州刺史来攻,周城诓了周宜领兵出战,到周宜回来,宛城已经易主。
那时候周城与封、李两家走得近。
周宏出征在外,听说兄长开门接纳周城,十分不满,派人送了布裙回来羞辱兄长。周宜笑道:“四郎还记恨阿城呢。”
芈氏看了骇笑,四郎这个小儿脾气,原来从前就是如此。
周城倒不十分担心,派了长子前去游说。周澈年方九岁,却生得唇红齿白,妆扮得整齐了去见周宏,见面一个头直磕到地上:“给四叔公请安!”周宏就有再大的火,见了这么个小人儿,也都发不出来了。
这时候再想起年少时候的情谊,什么骨气,什么坚持,通通都丢开了去。
周城把兰陵公主带回来,是来年四月。那时候她是公主,不是长公主。芈氏也不知道该如何接待她,是前去拜见公主,还是为夫君新收一名妾室?周城这几年戎马倥偬,除了小桃之外,也就只在中州多纳了一个穆氏。
她这里犹疑不定,家中小儿女却不管这么多。周澈跑去偷看,周莹死乞白赖跟着兄长,周澈甩她不脱,只得应了——那时候周澈自以为成人,能为父亲办事了,也不肯再留在母亲身边作小儿女状。
芈氏逮了机会问周莹:“公主长得好看吗?”
周莹不晓得母亲的心思,脆生生应道:“好看!”
她便觉得被周城收用的可能性比较大。她这个郎君什么都好,就是贪色。到中州之后,条件好了不少,她便后悔之前不该给他开这个口子——开了,他便觉得她不会在意,而她也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摆这个贤惠的姿态。
一般女人也就罢了,公主是金枝玉叶,岂肯屈居人下?芈氏想道,不过,反过来说,她要肯安安分分做个妾,她就能容她;她敢不安分,想要鸠占鹊巢,不必她出手,她那位夫君首先就不会答应。
再细问女儿公主穿戴、饮食,又举棋不定了:这位公主,明明是在守孝中!她是已经出阁的女儿,原本不必严格按着守孝的规矩来,但是周城既许她守孝,那是正正经经奉为公主,而不是作妾了。
因又放下心来:不管怎么说,南平王是他的恩主,他还是有分寸的。
她没有去拜见兰陵,兰陵也没有上门来拜访她,两下里相安无事,从宛城到邺城再到洛阳,公主所需,芈氏都一一打理得妥当,并不敢委屈她——当然她也是不该被委屈的。周城奉养兰陵的消息传出去之后,有不少南平王旧部诚心归服,他们都说,大将军仁德。韩陵一战,周城打垮元钊,连绍宗也都归顺了他。
如是又过两年,周城领军进京,住进大将军府,她倒是问了一次:“兰陵公主还住宋王府吗?”
周城吃惊地道:“那怎么行。”
“那郎君是要为她营建公主府?”她又问。她不知道宋王府有什么不行,虽然她进京之后,听到的风言风语多了些,也知道兰陵公主当初出阁何等声势,后来收梢又何等惨烈。但是宋王府本身是不错的。
周城低头想了一会儿,只是笑,没有作声。
后来便有了东柏堂。
芈氏渐渐地看不懂她这个夫君了。他要真喜欢兰陵,以他今日地位,王娘子、郑娘子都可以纳,多纳个兰陵又有什么大不了,但是他没有;要规规矩矩以臣待君,就该将她送到金陵去,或者找个好人家再嫁了,也没有。
他就留她在身边,相处的时候比和她在一起还多。
那时候她匀不出心思想这些,她又生了八郎、九郎,小女儿阿芷。阿莹进了宫,然后阿澈成亲,偌大的大将军府,府中姬妾、姬妾又各有儿女。她从前与他成亲的时候,可从未想过,会有这么大一家子。光是教养儿女、打理府中事务都已经耗尽了她的心思,更休说还有亲戚、权贵之间的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