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三上巳节, 长安城外佳人云集,笑语不断。
今日最出彩的雅事当为“曲水流觞”, 这是上巳节中的一种习俗。人们在举行祓楔仪式后, 大家坐在人工开凿的水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 任其顺流而下, 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 作诗一首,彼此相乐, 故称为“曲水流觞”。
主持仪式的是今科状元, 一个年近不惑, 白面有须的稳重男子:“诸位,当年王羲之在兰亭清溪旁与四十一位雅士流觞作诗。有十一人各成诗两篇,十五人各成诗一篇, 十六人作不出诗各罚酒三觥,成就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今日, 我们戊戌年四十二进士在此流觞作诗,将来必定也能成就一段佳话。”
顾修文面带淡然的微笑,坐在人群中, 面朝曲江的方向,已经想好了一首诗,只等着酒杯漂流到自己面前。他知道自己出身低微,比不上那些高门子弟, 就主动地坐在了下手。因此,等上了数轮,终于等到一次酒杯停在自己面前的机会。
他持杯站起,一饮而尽,开口朗朗而诵。那是一首七言律诗,最精彩的部分是颈联,刚刚诵完,就引来一大片喝彩之声。曲江上有不少画舫,很多大家闺秀都坐在上面倾听着这边的动静,寻找心仪的新科进士呢。
顾修文诗做得好,嗓音也洪亮,人长得也是英俊潇洒,颇为硬朗,不似其他书生一看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
画舫中的姑娘们都来了精神,纷纷探头往外瞧,其中有一位卢国公府的程三小姐最是卖力,一不留神竟然掉落水中,溅起偌大的一片水花。小丫鬟们都吓傻了,连喊带叫乱成一团。
顾修文面对着曲江,自然看得清清楚楚,一把扔了手中酒杯,大步越过弯弯曲曲的细流,跑到曲江边,纵身跃下。这一连串动作一气呵成,干脆利落,把一堆书生们惊得目瞪口呆。
大伙儿回过神来的时候,顾修文已经把浑身湿透的姑娘送回到她家画舫上,自己也游到岸边,穿着湿漉漉的衣裳回住处去了。
顾修文并没有把救人这事放在心上,上巳节过后吏部安排了差事,他就每日去翰林院当差,晚上就回到爹娘给自己买的那所两进的小宅子。
忽然有一天,收到一个莫名其妙的帖子,约他在清风茶楼的雅间里会面。对于这个没有落款的帖子,顾修文想了想,还是去了。自己没做过什么亏心事,也没有得罪过人,无论对方是谁,他都觉着没什么危险,天子脚下的长安城不可能有人明目张胆的打家劫舍吧。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等在里面的是一位妙龄少女,见他进来便嫣然一笑:“还记得我吗?”
姑娘美眸善睐、笑靥如花,被一个如此动人的俏佳人盯着,顾修文一张俊脸红了白、白了红,也想不起自己何时惹过这风流债,只得老老实实地摇头:“请恕在下冒昧,敢为姑娘何时见过在下?”
“那日在曲江边,我不慎落水,承蒙公子搭救,今日就是想就此事与公子详谈一番。”程三姑娘明眸皓齿,并不拘谨害羞。
顾修文这才想起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的事情,摆手笑道:“小事一桩,不足挂齿,顾某都忘记了,姑娘也不必在意,不用刻意前来答谢。”
程三姑娘一听,噗嗤一下就笑了:“谁说我是来答谢你的,今日来,我是来问你要补偿的。”
顾修文愣住,完全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瞠目结舌了好半晌,才犹疑问道:“姑娘问我要补偿?我是救人的,又不是害人的,这……这是什么道理呀?”
小姑娘抿嘴一笑,脸上有点红了:“你碰了我的身子,难道……不应该负点责任么?”
顾修文看着她娇俏羞赧的模样,心神也随之荡漾了几下,垂眸笑道:“是顾某考虑不周,确实应该对姑娘负责的,这样吧,请问府上哪里,我会尽快去贵府提亲。”
小姑娘似乎是没想到会如此顺利,脸上的笑意绷都绷不住了,甜甜说道:“卢国公府,我是嫡出的三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