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反击

非主流宫斗 忘却的悠 2947 字 4个月前

沈母入宫一次,来得轻轻松松, 走得时候, 身后跟着一溜串的箱子。到了宫门口直接装了三辆马车。

全是明淑仪还有帝后赐得“赏赐”。从箱子的木料和花纹来看就知道里面放得东西绝对价值不菲。

对此后宫倒是半点都不奇怪。

其实这也算是约定俗成的一种规矩了, 凡是后妃娘家头一次入宫,都得带一堆东西回去。这已经演变成一种讨口彩的象征。

象征着女儿在后宫过得很好, 还会越来越好。

沈静姝憋了一年了,窜到了正三品,现在还是圣眷正浓的时候, 别说三辆马车, 十里红妆她们都不奇怪。

让她们感到憋屈的, 还是沈静姝自称“淑仪”以及沈母入宫的时候那高兴的张扬的态度。(没去拦人还不能派人打听看看吗?)

后宫众人中冷哼的不屑沈静姝的“沉不住气”,“预言”她红不了多久, 断定她“不过如此”的也是不少。

可后宫的后妃和外面的那群人不一样。

外面的那群人只不过是动动嘴皮子, 并不直接接触沈静姝, 也不需要直接面对和战斗。

绕是御史台那些人也隔着厚厚的宫墙呢。

她们就不一样了, 她们在内心再吐槽,再鄙视, 再幸灾乐祸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她们不是这个女人的对手。

没有什么比你看不起一个人, 你还比不过她, 拿她没办法更让人痛苦憋屈还有疯狂的了。

这时候就要找心理平衡了, 比如说那在冷宫苦苦挣扎的“莲妃”和“柳充仪”, 再比如,回佛堂静养的赵淑仪。

不是皇后下的命令,也不是皇上。毕竟这件事因为韩少军没有中枪, 没有了结局这本来就隐匿的开头就更不好找了。

就算能查出什么蛛丝马迹,也没那快的。

宣布静养的是赵淑仪自己。

不得不说,这个决定够果断。

虽然没有证据,但是她做的事情既然已经被大家“心知肚明”,并且连皇上都明确的表示不满。她干嘛还人前路面招惹厌烦?

静养,入佛堂,放二皇子。

这以退为进的招数她用得很熟,而且尺寸掌握恰当。

如果莲妃当年有她那么会示弱懂知错就不会被司轩厌烦得那么快。如果文贵妃懂得尺度,就不会是皇上对她失望,公主对她离心(本人还不知道)。

赵淑仪一面让自己显得灰头土脸,一面偷偷的在宫中潜移默化的强调“明淑仪”的厉害。

只有这样,她的失败才会显得情有可原,她现在的痛苦才能带给后宫其他妃嫔一种唇亡齿寒的警惕性效果。

顺便捧一捧沈静姝,让她在后宫更加被众人针对。

“主子,接下来,我们应该重新获得盛宠。”

“不,不急,致儿的生辰在三个月后。”三个月,足够忘记如今的事情,儿子生日,总是要给生母面子的。

那时候她能再见君王。

只要见了面,哪怕不做和谐的事情,她都有办法扭转这件事在帝王心目中的概念和形象。

咬定自己没有下药。咬定自己只是想破坏沈静姝隐瞒孩子的事情,让她推上风口浪尖。

怀孕不满三个月不说,这件事在后宫可以算是一个屡禁不止的禁忌。

哪怕这样拖上三个月会让皇上和皇后都不怎么高兴——认为你质疑后宫平稳,在暗示后宫不稳。

可比起孩子的安危来,这点点不满算什么。

有这样的心思无可厚非,哪怕是帝后也不能拍胸脯保证万无一失,而且,到时候也不能对一个孕妇折腾这些细节。

所以,能瞒就瞒才是后宫的主流。

从这个角度看,她完全还是有理由脱身的。

毕竟,提前暴露宫妃怀孕,这属于普通级宫斗。下药让宫妃假孕那属于要命的宫斗。

司轩这个人,她还是了解的。

他是支持后宫的妃嫔彼此斗斗的。这样能保持后宫的“活性”和“平衡”,他更支持有子女的后妃有一定的战斗力,这样才能保护好他的孩子。

传说中全心全意把自己交给皇上,身边的人全部是皇上的人,一心一意守着自己的孩子过小日子。平静安稳,又让皇上放心,所有阴谋诡计都由皇上替你挡着,所有栽赃陷害,皇上都不会相信。——哪来那么美的事情呢。

再度强调一万点,后宫做主的是皇后,皇后!

绝对忠于并且只忠于皇上又有办事能力的奴仆,皇上自己都不够用呢,还全部派到你周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