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部分

嫡妻谋略 茗荷儿 3244 字 3个月前

是你二舅母带着几个孩子回来了……你二舅战死宁夏已经六七年了,早几年让他们回,说是孩子小经不住鞍马劳顿。你二舅家里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现在最小那个怕也十三四了,说不定……”是为了亲事才回来的。

话到嘴边,想起面前都是不曾定亲的女儿家,又生生咽了回去。

杨娥了然,淡淡笑道:“表哥表姐们一直生活在西北,也不知道能不能跟我们合得来……还是大舅家的更亲近些。”

说罢,腮边已带上浅浅红晕,娇羞动人。

魏氏心知肚明,安抚般拍了拍她的手。

自松鹤堂回去,杨妡拐到二房院跟张氏说起常嬷嬷送帖子的事来,又特意提到杨娥的表情。

张氏道:“老夫人有意把二姑娘嫁回娘家,魏家的几位少爷,就属长房阿璟最出挑……人长得斯文俊俏不说,读书也有天分,连你大伯都夸他的时文做得好。春天他满十六,武定伯已经上书给他请封世子,就等着户部批示了。”说罢,低叹,“可惜,你还小,年纪相差太多了。”

杨妡挑眉,“娘不会也相中魏家大少爷了吧?”

第7章 口角

那可是魏氏替杨娥选的夫婿。

在杏花楼,姑娘们虽然用尽手段争抢恩客,但恩客相中了人,其余人再横插一杠子是要挨揍的,最不济也得罚百两银子。

杏娘常说,有本事从对面烟翠阁那里抢人,在自家窝里争食算什么能耐?

这段日子,杨妡陪在张氏身边,虽是母女的身份,有时候又像朋友,张氏说什么话杨妡也能附和上去,两人倒真是生出些情意来。

听得此问,张氏并不隐瞒,直言道:“那般人物,不但是我,就是你大伯母也看在眼里,只碍于你祖母没法提罢了……其实说起来,差七岁也不算什么,年纪大点会疼人。”

看来魏家大少爷还真是个香饽饽,这么多人抢。

杨妡暗自嘀咕,忽地眼珠一转问道:“祖母既是有意,为什么没早定下来?难道魏家不同意?”

“那边说魏璟想进学,没打算太早成亲,”张氏犹豫片刻,压低声音,“武定伯是亲侄子,肯定听老夫人的,秦氏向来唯伯爷马首是瞻,关键是魏璟死扛着不松口,说长相不合心意……”

是因为这个?

杨妡目光闪了闪。

杨娥虽说肤色有些暗淡,但眉眼生得非常俏丽,打扮起来,绝对是个百里挑一的美人儿。

没想到魏璟竟然看不上,也不知他自己是副什么样的德行。

如此一想,杨妡忽地对大后天的宴请有些期待起来。

倏忽两天过去,到了魏家宴客的正日子。

高门贵族对这样的花会宴请都非常重视,其一是男人们碍于政局不便明目张胆地交往,内眷们就可以趁机联络感情互通消息,其二花会也是相看未来媳妇或者婆家的好时机。

虽然杨妡还不到说亲的时候,张氏依然再三叮嘱让她打扮漂亮了,越漂亮越好。

杨妡对女红厨艺基本一窍不通,琴棋书画算是略有涉猎,唯独梳妆打扮再拿手不过,闭着眼也能把自己捯饬好看了。

可毕竟是头一次顶着杨五姑娘的名头出门,杨妡仍是听从张氏的话早早起来漱洗。

杨妡的首饰盒有四只,清一色的黑檀木,尺许见方,盒盖上分别雕着填漆的梅兰竹菊图样,其中梅盒里装着幼时的长命锁金手镯等物,兰盒里是逢年过节亲戚朋友的赏赐馈赠,竹盒是她平常戴的首饰,菊盒则是出门见客戴的。

四只盒子都盛得满满当当。

这才是九岁,倘若长得十五,岂不要盛满八只这样的盒子?

杨妡不止一次感慨,生在富贵人家也真是不错,至少不为吃穿发愁。

待杨妡净过面坐到妆台前,青菱打开菊盒,挑出两套样式差不多的赤金镶红宝头面,与事先备好的粉色比甲水红色罗裙一道给杨妡过目,“这套凤钗显得庄重,这套蝴蝶钗显得活泼,姑娘想戴哪套?”

杨妡哪套都不想戴。

粉色配金看起来虽富贵喜庆,但老气且土气。她才九岁,又不是十九二十九。

杨妡摇头,吩咐青菱把罗裙换成月白色绣着粉色月季花的挑线裙子,又打开妆盒,亲自选了只小巧的珍珠花冠。

青菱见状犹豫道:“这花冠姑娘戴过好几次了,这会出门再戴,怕老夫人觉得姑娘不看重魏家。要不换这只珠钗,上面镶着玛瑙石,更鲜亮些?”

杨妡唇角弯一弯,“你看着就是。”说罢,侧头将刘海留出来,其余头发结成三股辫,一圈圈往头上绕,边绕边用簪子固定住,最后定型成五瓣梅花状。

那只珍珠花冠正戴在头顶,左右鬓间各插朵粉色小绢花。

青菱看得入神,惊讶道:“真好看,这叫什么发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