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3 部分

嫡妻谋略 茗荷儿 3346 字 3个月前

看。”

“那就算了吧,翡翠镯子我有好几只了,墨玉我不喜欢。”杨姵沮丧地答,其实她心里也明白,即便真有或者她真买了,也不可能戴出去。

身为王妃,她的穿戴不但被宗室盯着,还被诸多外命妇看在眼里,真要戴只十两银子的镯子,肯定免不了被人指点。

适才不过是她一时口急,杨妡想必也意识到这点,所以才看了看李昌铭的脸色借口推诿了。

此时内侍已将菜肴顺次端上来,每样菜都分成两碟,两桌各一碟,又往茶壶里续了热水,分别给各人添了茶。

茶汤清亮澄碧,浓香扑鼻,远非酒楼所能提供的。

而六道菜肴,不但有鱼羊之物,更难得有道清炒茭白和肉丝炒莴苣。不管是茭白还是莴苣,都不是这个季节能吃到的东西。

可以想见,这里的菜与茶肯定都是从瑞王府拿过来的。

说不定连厨子也是王府的厨子。

如此劳师动众大费周折,岂不正表明了李昌铭对杨姵的爱重?

想通此节,杨妡不由莞尔,神情也随意了许多,可碍着“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没有开口说话,倒是默默地剔了一小碟鱼肉推到魏珞面前。

魏珞正与李昌铭推杯换盏,瞧见面前鱼肉,唇角不自主地勾起,仰头饮尽杯中酒,垂了手,不动声色地扯了下杨妡裙裾。

杨妡察觉到,也垂下手,借着衣袖的遮掩,握了他的手。

再抬头,两人视线缠缠绵绵地有些不想分开。

李昌铭虽未瞧见他俩在桌下的小动作,可瞧二人神色隐约猜出几分,侧头瞧着正勉力大吃的杨姵,目光里便多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杨姵惦记着出去逛铺子,魏珞与杨妡则想早点回家亲亲热热地搂着说话,三人吃得均有些急,李昌铭也不知出于什么心思,却不想早点散席,连着开了三坛子酒,慢条斯理地与魏珞对饮。

而目光时不时地落在正襟危坐的杨妡身上。

目光里就像前世她抱着琵琶在旁边唱曲,席面上男人盯着她瞧的目光一样。

有好奇,也有掩藏不住的企图与掠夺。

杨妡很快察觉到,立时绷直身子警惕起来……

第149章 姐妹

李氏皇族在女色上不太讲究, 坊间流传着许多皇室轶事,譬如, 太宗皇帝时,有位妃子的娘家弟妹进宫给妃子贺寿,太宗皇帝见之惊为天人,强将人留在宫里。妃子弟弟没办法, 只好假称妻子病故, 另娶了一位。

有了太宗皇帝做榜样,他儿子成祖皇帝更是大胆,看见丈母娘风韵犹存, 竟然将丈母娘一道收进了宫里。

即便是传言不近女色的先帝,也曾经有过姐妹双姝共同侍寝的美谈。

只不过这些都是市井流言, 有几分真假尚不可知, 但空穴无风,杨妡半点不敢大意。

好在,李昌铭除去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之外, 并没有逾距之举。喝完三坛酒, 命令内侍撤掉残羹, 另沏新茶上来。

魏珞就问起上次杨远山提到的大旱。

李昌铭毫不在意地说:“纯属无稽之谈, 钦天监监正连续看了半个月星象, 半点大旱的迹象都没有, 倒是看出西北明春雨水充足,定然又是个好年头。”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最怕天旱, 而往往春天又容易旱,若能有充足的雨水让庄稼顺利下种,秋天自然会有好收成。

魏珞笑道:“如此最好,那边连年战事,田地多有荒芜,今年瓦剌想必不会轻举妄动,正该休养生息,多囤粮草,要能趁机养些战马更好了。”

李昌铭点点头,“此言不假,回去我就建议皇兄开辟马场训练骑兵,以与瓦剌一争短长。”

两人又简略商讨了马场的位置,等酒意渐消才下楼出去赏灯。

日落月升花灯璀璨,犹如不夜城。

杨姵早就按捺不住,拉着杨妡往路边的摊位旁走。她今天穿着大红色满池娇褙子,头上戴着金凤钗,外面披件织锦缎面白狐皮里子的斗篷。

摊贩见她打扮便知是贵客,脸上挂着谄媚的笑,“夫人想看些什么?我这里东西很齐全,还有西洋来的新奇物件。”说着招呼旁边打下手的伙计从摊位底下取出几样东西捧在杨姵面前。

有上了发条能咿咿呀呀奏乐的盒子,有刻着长了翅膀光了身子的金发女郎盒子,还有凑在眼前能看到精巧图案的圆筒。

杨姵对圆筒很感兴趣,对着看个不停,边看边叹,“阿妡,这个好玩,转一下就出现不同的图样,都不带重复的。”

摊贩笑嘻嘻地说:“夫人好眼力,这物件名叫万花筒,里头一万种花色,满京都就只我这儿有,我也不多要,零头抹去要个整儿,一百两银子您拿走。”

一百两!

足有魏珞大半年的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