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你好!我是《中国青年报社》的记者,你是码头货运公司吗,我想来深入采访廖振山的事迹。”
“你好,码头货运公司吗,我是省电视台记者,要来……”
“你好,我是《武江日报》社的记者,要来……”
“你好,我是新华社记者,要来……”
“你好,我是《农民工报》的记者,想来单独采访贵公司的廖振山……”
“欢迎你来公司采访啊。”赵总经理刚放下电话,另一台电话机又响了,有时二台电话同时响起来,他一直这样忙碌地接电话。
我从省庆功大会回来后,公司每天都接到几十个各路报社、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单位要来采访我的事迹电话,赵总经理为此忙得不可开交,分身无术,后来他就干脆从各部门抽调人员成立一个“记者接待组”,专门负责接待记者,接电话,安排吃住,陪同采访等工作,赵总经理在方面舍得花本钱。
《农民工报》的郭记者在采访赵总经理。
郭记者:赵经理,廖振山入职你公司多久了?
赵总:还不到一年,他入职三个月后就担任公司搬运队的班长。
郭记者:你单位现在有多少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