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末,女学毕业校验。
这一日的烟山楼台从一大清早就热闹了起来。此处位于学子监与女学相交的烟山脚下,两座学府仅一墙之隔,这烟山楼台自百年前就作为男女学生们切磋比试技艺的地方存在,每年的毕业校验也在这里举行。
方亭开阔,几十座楼台充作观客席,此时已经陆陆续续坐满了人。楼台与山脉相对,中间是一片宽敞的校场,分别布置好了各类比试所需的场地,从文到武,一览无余。靠近观客席的地方,便用条案摆了一排,是此次的评判席,八名头发花白的老先生已经入座。
而眼前的校场上,校验的第一轮——“展”已经开始。
燕清歌站在条案前,挽袖伸手磨墨。端砚质刚而柔,纹理绮丽,素手如玉,暗推用力,苏合香墨缓缓磨动,不紧不慢。
与她一样,正在磨墨的女学生还有好几个,“展”这一轮,她们都选择了书或画。为了节省时间,便在校场的展台四周摆了两排条案,备好文房四宝,等作品完成后,挂在烟山山脚的石壁上,供评判评分。
一般来说,想出风头的学生都不会选择书画这类默默无闻的课艺作为展示,但今年人却不少,二十六个学生中,有八个都选择了书画。就连张澜心也名列其中,这倒是出乎众人的意料。
而剩下十八名学生,则按照抽签的顺序依次登上校场中央的高台,肆意展示自己三年来学习的成果。
此时一名学生正在以“德”为题做即兴策论,她是第一个,看起来有些紧张,却也不失条理。几名老先生听得很是认真,或是点头或是皱眉,待她说完,便低头在木牌上写下分数,交由专人保管起来。
那边下一个学生已经上台,书画这边也有人已经提笔,燕清歌却还在不紧不慢的磨着墨。
直到第三名的琴曲散去,她才提笔。
她下笔极重,力透纸背,运笔豪快,转而顿停,下一笔的气势竟也丝毫不减。不过几笔,她便停了下来,盖上印章,举手示意作品完成。
在这八人中间,她是最后提笔的那一个,也是最快完成的那一个。
观客席上不少人都注意到了她这边的动静,不免有些嘈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