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玛给我订了门亲事,十三哥,你对完颜氏海锋印象如何?”难得一见,大大咧咧的胤祯此时羞答答地打听着。
完颜氏海锋?胤祥被瞌睡虫侵蚀的脑袋里根本联想不到他,只能问道:“谁啊?莫不是你未来老丈人?”完颜氏,似乎是有那么一支,也勉强算是个大族吧。如果他没猜错,应该是出自金国卫绍王完颜永济的嫡传孙系,官位也挺好的。看来,皇阿玛对十四也是有所偏爱的,这福晋选得,嗯,很适宜。
“十三,完颜海锋是四哥的伴读!”胤祯有些无奈的解释道:“是礼部侍郎完颜氏罗察的嫡女,额娘跟我说的。我想着你平日里跟四哥亲近,应该认识完颜海锋,这才来问你的。”若是熟悉,还能打听打听那人的脾性什么的。
“不认识。”胤祥尤其冷漠,回了一句之后,扯上被子,蒙头大睡,一点儿都不想理会隔壁这位思春的小弟弟。他都要炸毛了,大家都有了着落,偏偏他这个最早有人选的,至今也只能干巴巴想着,还要跟糟心弟弟睡一起听他炫耀……
胤祥表示拒绝,转过身去,留个后背给胤祯。
没理会发神经的哥哥,胤祯自顾自地瞎想着。他躺着躺着,睡梦中,似乎还预见了自己的未来,差点笑醒。
第二日,恢复正常作息,胤祥艰难地爬了起来,赶去上课。还未到书房,就收到一个坏消息,赶忙又往太后宫里赶去。
一路上,罗让嘀嘀咕咕跟胤祥汇报着。“昨日皇上看过太后,一同用膳后,皇上去了瑾嫔宫里。晨起时就听闻太后身子不适,急宣太医,如今皇上早朝还未散,大家都已经赶过去了。您也别管其他人了,先到了太后宫里再说。”罗让拉着还想去长春宫跟敏嫔汇合的胤祥往太后宫里头赶去,“奴才已经让留金去跟敏嫔说了,应该能赶过去。再则,敏嫔娘娘身子不大好,大家伙儿都知道,不会苛责的。”还是胤祥比较重要,这会儿正是风头盛时,不注意,日后满满都是把柄。
胤祥不敢大意,跟在罗让身后往宁寿宫赶去。路上汇合了胤誐,还有胤祯,埋头赶路,也不敢多说话。当他们到了宁寿宫门口时,就看到里头纷纷乱乱站着些人。四妃都在,其他人靠后站着,有孕的瑾嫔强撑着,旁边刚刚到的章佳氏脸色微微发白,宜妃不敢大意,给两个人上了椅子,大家伙儿不敢多话,站着等。
不一会儿,得了消息的皇上也赶了过来。正巧这会儿太医也出来了,皇上先一步阻了他行礼,询问道:“太后如何了?”
虽说皇太后并非皇上生母,可两人一起熬过的艰苦岁月,同甘共苦的感情是谁都替代不了的。太皇太后去世之后,皇太后就成了皇上的寄托,甚至不惜将自己的儿子送给她老人家养,只为了抚慰她,陪她度过这深宫枯燥漫长的生活。
“禀皇上,太后暂无大碍,须得好好休养方能复原。”他掉书袋似的给皇上科普了一番太后的病因,最后得出结论:“……此乃思虑过重,日后须得放宽心,常动,少食多餐,多食素,方能长久。”
这老太医是太医院院首,与皇上感情颇深,倒是敢说。皇上挥挥手,让人送他回去,自己进了屋内,看望太后去了。
众人跟在他后头进去,挤挤攘攘站了一屋子。太后身边的静姑姑出来守着,让其他人只在外厅等着,皇上带着胤誐进去了。倒不是因为皇太后最爱他,而是皇上想要跟太后说说胤誐刚刚定下的亲事。
皇上也是抱着冲喜的心态,想让太后高兴高兴,于是趁着她稍微恢复了精神,便说起了胤誐的婚事。“此番儿子见了那阿巴亥的首领,他的女儿尚能过得去,便想着为老十定下来。两人年纪相当,正合适,这不,得给皇额娘说一声,还得请您的懿旨不是?”
皇太后也是出身博尔济吉特氏,能在蒙古贵族中为孙儿选福晋,结两姓之好,即使那姑娘不是出自科尔沁,她心里头也很高兴。拉过胤誐又是一阵爱的嘱咐,频频提及科尔沁的风光,以及那里姑娘的性情,说着说着,就说到了自己年少时。
想到曾经无忧无虑的少女时光,转眼经年,她也老了。
“皇额娘,明年儿子带您到去一趟吧,且当是去为胤誐提亲罢了。”看着皇太后眼中的渴望,皇上的话脱口而出。两人都随即愣住了,视线对望时,又不由自主地笑了。
“好啊,哀家等着。”太后也不想再违心地推辞,她年纪大了,不知道哪一日便要去寻着太皇太后作伴了。能在临死之前,到自己的故乡看一看,太后觉得自己的心安矣。
没打扰已经出现倦意的太后,皇上嘱咐姑姑照顾好太后,便带着胤誐出去了。
遣退众人后,他带着儿子们去了上书房。很久很久没有考校儿子功课的皇上,突然心血来潮,就来了这么一出。先前还在为太后担忧的众人,又受到了暴击,学得好的自然得意,能有机会展示,学得不好的,巴不得缩到墙缝里,别被皇上看到才好。
胤誐就是那种,他站在胤禟身后,一声不响低着头,似乎能将地板看出朵花儿来。
“就没一个能背出来的?”皇上拿着书,猛地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