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后人在听前人讲古时,常常听到他们其实来自于应天府,而山东的不少村庄后人会发现自己的家族似乎比起周围的村落多了许多特殊的节日。
要到很久很久以后,互联网和手机让信息更为便捷时,他们或许才会看到这一段往事,随即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前人曾经还有这样一段过往。
不过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对于如今的大明政府而言,刚刚解决了移民问题,他们又迎来了新的难题——今岁朝贡的国家创下了历史新高,更麻烦的是,这些人都带来了庞大的商队,人还没来多少,会同馆倒是都被塞满了。
但这些人都没另一批人显眼。
一群穿着裘皮大衣、留着络腮胡的狼狈使节团带着他们的公文狼狈不堪得抵达了应天府,或许是因为长途跋涉,或许是经历了不少苦难,这些人的模样比起街上的乞丐还要狼狈。
顺便说一句,应天府的乞丐们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开始搞起个人卫生了,换了衣服不说还剃了胡子,看起来比寻常农户都干净,非常不符合乞丐的固有形象。
经由被紧急拉来的官军翻译,众人得知这些人是来自于极北之地的莫斯科公国的使者。
莫斯科公国和大明之间隔了一个北元政权,作为被北元打得嗷嗷叫只能一退再退的民族,这些络腮胡看到大明雄壮的王城,锋锐的铠甲之后简直要落下泪来。
他们将自己千辛万苦带来的野兽皮、鹿角等物高高举起,这些东西显然不轻,壮汉们一个个肌肉泵张。
“噗通”一声下轨后,络腮胡们流下了宽面条泪,他们本来是在极北之地的人,日子本来就不好过,现在北元骑兵被大明欺负得没办法,只能往北跑,别看北元骑兵在明军面前只敢玩游击,遇到别的邻居他们可还是能耀武扬威炫耀拳头的。
三番两次被打劫的莫斯科公国使者悲催表示:我们愿意成为大明的藩属国,大佬!求包养、求主持正义啊!他们愿意为大明奉上最好的贡品。
最好的贡品之一——被高高举起的一只黑白相间的小狗崽歪了歪脑袋,额头的火字纹衬得一双蓝眼睛格外的机灵,看上去像是一条高贵不凡又聪明伶俐的犬。
第122章
华夏人对狗的喜爱是自古以来的,打从犬类被驯化之初,它就因为既能工作又能当做肉类供应,成为了人类最重要家畜之一。
不过别误会,狗和犬在现代人看来是一样东西,但在近代以前,它们其实完全不同。
若要细数其中差异,可能要耗费大量笔墨,简单的说就是——狗是可以被食用的,犬则不能。
因为狗是被当做家畜来饲养,前者被食用就和吃鸡鸭鱼肉一样,犬则是工作上以及生活上的伙伴,是彼此交付后背和信任,在其工作时彼此照顾,等到它老了则是要为其养老送终,清明冬至要为其供一碗肉的神圣存在。
而狗和犬之间的转换,完全取决于狗狗在幼年时候的表现,有工作以及培育价值的就是犬,没有价值的就是狗。
因此,民间曾经还有一种叫做相犬师的职业,不过随着进入物资精神文明都比较发达的宋朝,人类出现养动物只是单纯作为娱乐而不是牲畜或者工具的情况后,这类古老的职业便渐渐没落,转而出现了专门往外貌和社会的培育者。
人类对动物的品相审美,也开始从工具犬所要求的服从性、耐力、智商,转为了颜值、颜值和颜值。
“简单的说,只要它长得好看,那它的缺点可以被原谅八成,毕竟解决宠物造成的麻烦和困扰也是养宠的乐趣之一,不是吗?”
木小文一手插腰,一手抱着狗崽,很是振振有词。
这什么和什么,孙子哪来那么多一套套的。
洪武帝微微挑眉,有些不赞成得看着孙子以及他抱着的小狗崽,小狗崽也歪着脑袋正看着他,额头上的黑色阴影让它看起来似乎天生就是皱眉凝思的表情,有些小凶狠,配上本地犬少见的蓝眼睛,模样的确是非常好看。
从脸来看,和它做出入宫一周,就将春和宫的梅花连根刨出、悄悄咬断椅子的一只脚差点让来找太子议事的官员摔一跤、欢欢喜喜溜进太子的寝宫,将老父亲那江南新贡上的缂丝缎子狗工拆除、撕掉木文和朱允炆还没有做的作业本,频繁在皇后的菜园子里尿尿以至于那儿寸草不生的事情完全不相符。
和朱元璋的眼神对上后,原本乖乖被抱着的小狗崽忽然翘起尾巴,蓬蓬的尾巴尖欢快得摇了几下,虽然还是一张苦大仇深的酷帅严肃脸,但狗狗的嘴角已经咧开了来。
从小和野狗抢食,没少胖揍过流浪狗的朱元璋心中顿时一软。
大明皇宫上到文武百官下到洒扫太监,就脸来看个个都是丰姿俊雅英武不凡,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木文的颜控传承自哪了,但作为一个成年人,朱元璋还是很有原则的。
“这犬四肢粗短,爪大尾短,未来体型应当不小,熥儿,它长得比你快,就你这小身板未来可未必能拴住它。这……”
话没说完,孙子的眼睛就亮了起来,朱元璋将后来的话给咽下去大半,忽然想起这个小孙子的宠物行列中还有一头幼虎,现在更是有事没事将那头半大虎崽当虎皮炉子暖手暖脚,想来以他孙子的性格,绝对不会嫌弃再养一条大狗。
“你不能养。”木白见爷爷败下阵来,连忙顶上,比起爷爷的含蓄,他就直白多了:“不光是狗,等虎崽再养大一些,你也得将它放笼子里。”
前两天天气冷,木小文发现小虎崽的肚皮暖和,这小孩居然将它从笼子里放出来当作虎皮垫子靠在上头睡午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