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本人也是虽然没吃过猪肉,但也好歹看过猪跑。虽然他自河东路那次挫折之后终身不言兵事,但是无论在河东还是在陕西路,都曾经亲眼看到过军中将帅议论兵事,看到过他们在舆图上来回比划。
这时苏轼却告别了一个在瓦子里叫卖饮子的小贩,一手捧着三只杯子走了过来。明远见到,连忙起身帮忙接着。
司马光一看:这杯子也颇为出奇,看似普通的瓷杯,杯口上却罩了一片荷叶,荷叶周围用细绳扎紧。一枚苇管从那片荷叶中穿过。
苏轼递了一杯给司马光,然后自己做起了示范将那苇管的一头放在口中,一吸溜,腮帮子便立即鼓了起来。
而明远则微笑着向司马光解释:“这是为了让场中的观众饮用时,杯中的饮料不容易被洒出来。”
司马光自己尝试了一下,果然,很方便,清亮可口的饮子几乎不费劲地就到了口中。
但是,他看看身边苏轼的眼光,怎么觉得:用这种新奇的方式喝饮子,也跟身旁这位明小郎君有点关系呢?
他们一行三人坐定了没多久,比赛的双方就进入场中。场边旁观的观众情绪变得十分热列,看台上都是欢呼声、尖叫声和口哨声。
只听一声哨响,一枚圆球被抛进场中。
身穿黑色比赛服的府学联队中有一人,飞起一脚,那球便像是自己生了翅膀一样,快速向对面的“门框”里飞去。
“怎么会飞得那么快!”
司马光连自己手里的饮子都忘记了,讶然出声惊问。
在洛阳的瓦子里,他见过的那些“杂手艺”蹴鞠,用的都是里面填了动物毛发的皮球,虽然也很轻,但绝对没有这么轻,这么快。
明远笑着为司马光解释:“十二丈,这种球是特制的,完全空心。里面就是一只充满气的猪尿脬,外面裹上一层羊皮缝成的外壳3。”
明远说话的过程中,齐云社的队员已经一个头槌拦截,将快速飞向己方球门的皮球给拦了下来,然后大力向自己队友所在的方向踢去。
或许是这力道不对,也可能是那皮球的质量还不行,只听“噗”的一声,那只皮球突然瘪了。
哨声响起,那只瘪瘪的皮球立即被换了出来,一只新球被掷入场中,这次是由穿着白衣,头上戴着红巾的齐云社队员接了,两三个起落之下,又传到了府学那边的球门跟前。
球门附近都是府学的士子们所坐的位置,这些年轻人们纷纷大声叫嚷,喊声震天。就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府学联队的球门跟前突然冒出一人,伸出双手,将那枚皮球抱住了。
球门前发出欢呼,而齐云社的球迷这里则传来惋惜无比的叹息声。
如此几个来回,司马光已经大致看明白了。双方球员的跑动、传球、配合都符合刚才他们在黑色木板上画下的那些白色箭头。
他突然悟到了什么,连手中的“带吸管水杯”都来不及放下,猛地站起身,惊问道:“这……这竟是练兵之术?”
他这一站,立刻就挡住了后面的观众,开始有人发出不满的抗议声。
明远赶紧请司马光坐下继续观赛,他心中则正称赞司马光不愧是一位极其敏感的聪明人
这是蹴鞠,也是足球,放在后世,它将是最接近“战争”的竞技运动。
第205章 千万贯
蹴鞠场中的比赛逐渐趋于激烈, 场上球员的拼抢越来越凶狠,有时动作不是冲着球去,而是冲着人去, 球员受伤倒地的情况时有发生。
但多数球员,即使是受了点轻伤, 也不愿下场休息, 只在场边动动胳膊, 揉揉腿,稍觉恢复,便重新上场。
场中有一名“裁判”, 见到双方有“出格”的动作, 便大声鸣哨示意。到后来, 竟是掏出两张红色的小牌牌, 将齐云社和府学联队各罚下一人,场中的队员动作才稍许收敛一些。
而场边的观众则早已看得如痴如醉, 热血沸腾。有时竟恨不得自己就是那只在场中飞来飞去的皮球, 好直接蹿进对方的球门里去。
突然, “砰”的一声,府学联队里一名队员踢出一脚精彩的远射, 将皮球从齐云社球门前将近三十步的地方踢进了球门里。
而此刻,另外两名府学联队的队员站在齐云社门前,仿佛都在等着接球。齐云社的守门员被干扰了注意力,根本没来得及做出反应。于是皮球应声入网。
这座瓦子中的半边场地爆发欢声雷动。拔得头筹的府学联队队员顿时抱在一起, 彼此大声庆祝。其他队员都伸手摸摸进球队员头上戴着的头巾, 以示庆贺。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是喜不自胜, 仿佛就是他们自己进的球一样。
而齐云社的球员同样聚在一起, 沮丧固然是沮丧的, 但队长依旧在大声鼓励队友:“这才哪儿跟哪儿,后来居上的比赛你们又不是没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