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只是诸子百家之一。后来到了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左右天下最重要的一支力量。
经历两汉隋唐的数百年时光,终于在宋朝时候,儒家的力量发展到了极点。当时,甚至有儒家出身的丞相,当面向皇帝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把儒家的士大夫,放在和皇帝完全相等的位置上。甚至乎在很多时候,儒家的士大夫力量,更凌驾于皇权之上。
可惜,正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宋朝亡国,元朝建立,儒家的好日子,就结束了。
元朝的蒙古人,靠弓马得天下,根本看不起儒家那一套,更不屑去学习。所以元朝规定,天下百姓分为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也就是说,儒生的地位,连做工匠的、打猎砍柴的、大字不识半个的泥腿子,都比不上,仅仅只比乞丐高一等。这让儒生们如何能够甘心?
正因如此,所以儒生们组成的这个儒党,目的就在于推翻元朝,然后亲手培养出一个完全符合儒家价值观的理想皇帝,理想朝代。
但儒党无论投靠谁也罢,都绝对不会投靠白莲教的。因为白莲教信仰的,是“弥勒下凡,明王出世”那一套。前教主韩山童,现教主韩林儿,都自称活佛。一旦让白莲教得了天下,哪里还有儒家什么事儿?
至于说刘伯温,他倒不是儒生,对于白莲教“神道设教”的方式,也并不排斥。然而,他对于韩林儿这个人,却并不看好。凭刘伯温多年观察,他认为韩林儿的才略,远远比不上其父韩山童。并没有能力推翻元朝,光复汉人河山。
所以,假如任由都元帅府的十万将士被韩林儿所掌握,则刘伯温认为,韩林儿只会把他们带进死路,绝对没有任何光明前途可言。
至于徐达和常遇春,想法则比较简单。他们自认是朱元璋的臣子,不是韩林儿的臣子。朱元璋死了,他们觉得自己有责任替朱元璋守住这份家业,然后交到马秀英腹中的小孩手里,韩林儿要强行接收朱元璋留下的这笔遗产,徐大和常遇春两人,便绝不接受。
顷刻间,徐达和常遇春两人,相互对望一眼,然后各自用力点点头。异口同声道:“教主,请恕属下得罪了。”
话声才落,徐达在左,常遇春在右,两人分别出手,五指成爪,向韩林儿的肩膀猛地抓过去。这一下,两人已经各自使出七成功力,不但速度快如疾风,五指更如铁钩。一但被他们抓住,哪怕是世尊之子,也休想能够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