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春山如黛 花日绯 1909 字 3个月前

李崇高中之后第二天, 李贤便带着李韬和李光还有崔氏赶去了京城,李家上下皆受到大赏,周围邻居, 乃至整个大兴府都轰动了,大兴知府当天下午就亲自赶到李家慰问,今年大兴府总共有二十个举子参加会试, 每一个都比李崇有希望, 当初知府大人在看见名单上赫然写着李崇两个字时,就跌破眼镜, 心里和其他知道此事的人一样,从未看好过这个昔日风评太差的醉鬼,然而现实给了所有人一个响亮的巴掌。

甚至有些人已经开始在背地里议论,李家老八哪有传闻中那样不堪, 十几年的沉寂不过是韬光养晦,就等着如今一飞冲天的时刻, 学生们寒窗苦读数十年, 为的不就是这样登顶的一刻嘛, 李家八爷如此才华, 定是有人诋毁云云。

成者王侯败者寇,古往今来皆此理。历史的长河,对待胜利者向来不错。

曾经那些在心里给李崇下了最后批判, 觉得他今生今世再无出头之日的人,也尝到了打脸的滋味,提着礼品上门恭贺, 尽显媚态。

十日后,李贤回府,带回来一个重大决定——李家决定迁府入京。

李贤说完之后,整个厅里的人都愣住了,要知道当年李贤入国子监为博士,李韬和李光曾经就对李贤提出过入京,但当时被李崇拒绝,没想到如今老爷子却松口了。

李家众人面面想去,李莞心中也是惊疑,上一世即便李崇中了状元,祖父李贤也没有提出过要迁府入京。

“我原确实说过不迁,但这回老八说服了我,咱们家今后便是父子两人在朝为官,若是两地分离,岂非迂回伤本,所以我便同意老八之言。”

李韬和李光面面相觑,李韬问:

“爹,那我们大房、二房怎么办?我在族学里教书,老五在书院,总不能全都放弃吧,若放弃了,咱们去京城又能干什么呢?”

李贤放下茶杯沉吟片刻,道:

“这些事老八都替你们考虑到了,老二你去京城之后,可以到京城李家族学里继续授课,而老五的话,我会去跟应天书院院长打个招呼,应该不成问题,当然了,这些是我和老八的安排,你们若是不愿一同入京,继续留在大兴也可,祖宅在此不会变,咱们分两地,不分家。”

确实考虑到方方面面了。

李光犹豫片刻,上前道:

“若真能入应天书院,儿子愿往京城。”

李韬也有些心动,李家家学有两处,一处在大兴,一处在京城,但李家在洛阳、巴蜀、真定、保定、山东都有旁支,这些地方的子弟大多送到京城的家学去,颇有气候,而大兴家学拢共也就只有十几个学生,规模上肯定是京城家学要大,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