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哲人曾说过,这世间的日光是一视同仁的。
可现实却是,被日光眷顾的人有之,也总还会有被日光遗忘的人存在。
他们卑微的像地上的蚂蚁,沟渠里的暗流,山涧里不为人知的枯枝残叶。
他们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气力,才能求得生存,世人总会去追求那些光鲜亮丽的人,向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很少有人愿意施舍一些注意,在那些平凡乃至卑微的人身上。
苏辛接过很多委托生意,也接触过很多人,有高官,有政客,也不乏明星艺人,但她却对那些千篇一律的所谓“烦恼”没太多兴趣,相比起其他财源广进的“接单者”,她的收入只是平平,因为她发现许多有钱人的单子多半是无聊的,而当一个穷人千辛万苦凑到钱来申请委托的时候,那多半是走投无路的决定。
人又是最坚强的生物,再多的逆境,总会想到办法去应对,这样的坚强在生活困顿的人身上更能体现出来。
所以,当这样一个人被逼得走投无路,只能将全部希望交付给素未谋面,收钱办事,不讲感情的“接单着”身上,反而更能说明一点,这项委托难度不小。
苏辛善于挑战,也更能注意到市井小人的悲欢喜怒。
正因为这接地气的接单风格,苏辛才会学到这么多在外人看来是旁门左道,但在关键时刻远比琴棋书画更能保命防身的本领。
苏辛这次假期中的第一笔生意来自一个叫宋志的男人,30岁,未婚,独自抚养一个还在上初中的女儿,目前是某二线城市的一名工程师。
女儿今年13岁,和他没有血缘关系,是十几年前,被人遗弃在他常去的湖边柳林里的孤儿。
宋志老家在一处山窝窝里,是贫农出身,靠着政策接济才勉强生活,全家人砸锅卖铁供出个大学生,结果这大学生一毕业不是先找工作养家糊口,反而直接捡了个拖油瓶回来。
宋志父亲当天就被气晕了过去,醒过来后不吃不喝,放话说,除非宋志将这来路不明的女娃娃丢掉,否则他就干脆饿死渴死。
这样的逼迫无疑会是有效的,宋志家人都认为宋志这下该妥协了。
谁想得到,一向性情温吞,乖顺听话的孩子第一次选择了不妥协!而是直接简单收拾了几件行李之后,带上家里省吃俭用存下来的几百块钱,坐上了北上的列车。
他,带着襁褓里的孤女,离家出走了。
……我见她第一眼,就认出她是谁的孩子了。
……她和她长得这么像,尤其是那双眼睛,透彻得像柳林湖里的水,映出我和她有过的美好岁月。
宋志的委托信件写得比苏辛见过的任何一封都来得情意绵绵,苏辛是忍着鸡皮疙瘩看完的,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些深情饱满的字句里,也藏了不少有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