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原本的受害者,在这个时候反而站在了可以做出决定,也就是稍显强势的位置上。
许多人便会不由自主地同情起曾经的施害者,认为他们已经这么可怜了,当然应该得到原谅。
而当受害者再稍稍使用一些手段, 说出如果你不原谅我,我就要如何如何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 大家的态度就会更明确了。
他们会直接忘记施害者曾经是如何对待受害者的, 然后苦口婆心地劝受害者一定要原谅施害者,毕竟他都已经把话说到这种地步了。
而这些冠以弱势的威胁, 反倒会成为施害者获得原谅的有力手段, 成为束缚受害者的枷锁。
只是到了安言这里,这种情况却完全反过来了。
或者该说,是他的行为恰好把逻辑正过来了。
因为安言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 完全没有想过要强迫赵承轩答应这件事, 所以他才会补充上最后半句。
只是这样一来,却恰好达到了最佳效果。
正如那些伪装成道歉的威胁。
“如果你不原谅我也没关系的,但我会每天都过来向你道歉,直到你愿意原谅我。”
“只要你能原谅我,就算让我去死都没关系。”
“我知道都是我的错, 但我现在已经这么惨了,难道你就不能原谅我吗?”
“求求你了,我给你下跪好不好?我给你磕头!只要你能原谅我,你让我做什么都行……”
……
这些听起来总是低声下气,甚至饱含泪水的话语,实则却是一道道枷锁,直接勒了是受害者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