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父亲英建国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建国上头其实还有一个哥哥建材。
1950年,正是抗美援朝战争打响的头一年,为了支援邻国朝鲜赶跑美军同时也是保卫我国的领土安全,在的号召下全国盛行起志愿参军的热潮。建国的哥哥建材从小深受父母的影响,挚爱部队,因此当全国志愿参军的消息一经传开,年纪轻轻的建材二话不说背起父亲的行军背包便扬言要第一个支援朝鲜。参军当天,建材便改了名儿,叫护国,意思是保护祖国。
自从护国参了军奔赴了抗战前线,建国的父母无不天天担心,尤其是建国的母亲。每到傍晚,建国的母亲都会准时站在院子里矛盾地望着护国离家时迈出的那扇大门,既盼着抗战早一点结束又不希望早些胜利,虽说也是参加过革命的老一辈红军,但是天下哪有不担忧远行的孩子的,更何况还是在炮火纷飞的抗战前线奋勇杀敌的呢?
苦苦的等待,建国父母终于是盼来了战争全面胜利的好消息。闻知志愿支援朝鲜的队伍就要回来,建国的父母带着当时还是年幼的建国天天往火车站跑。看着一个个从眼前冒着胜利喜悦蒸汽的火车上欢天喜地的跑下来的战斗英雄,建国的父母内心着实感到无比的欢喜和自豪。可是越是瞅见别人家的孩子平安归来,建国母亲的心就越是不安。
建国十五岁那年忽然领着一名身穿制服的解放军来到家里,瞅见解放军的突然拜访,建国的父母是又惊又喜。经过一番了解才知道,原来这突如其来到建国家拜访的解放军不是别人正是当年那会和护国相约一块志愿入伍的战友。护国的战友这次的意外造访一是来探望护国父母及护国的弟弟建国,第二,是来向护国父母汇报一个本该早就应该让建国父母知道的消息。
万万没想到建国的父母苦等了多年,盼来的却是一个迟到的噩耗。
原来在护国参军后的第三年(1952年),正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护国身旁不幸落下一枚炸弹,被炮弹击中的护国之后又遭到敌军的燃烧弹所袭击。熊熊的烈火如同猎犬的尖牙一般撕咬着护国的身体,最终护国壮烈牺牲在了异国他乡。因为当时战争不断,像护国这样为保家卫国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的尸首在当时都没能全部找到,而护国呢?即便是一小片残骸也无法找寻,故而在给护国下葬时,只留有一个空的坟头。丧子之痛无疑是父母的一场灾难,难以接受护国悲壮牺牲这一消息的建国的母亲突然一病不起。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建国的母亲即使出了院,日后的生活只能依靠轮椅了。
建国虽然和护国同是一个母亲所生,但是毕竟不是双胞胎。护国长得像建国母亲一般朴素,而建国则完全继承了父亲的英俊相貌,也正因为建国与护国的相貌上的差异,才没令建国母亲“堪忧”,否则,一见到建国恐怕就又要思念起自己的大儿子了。
话题有些扯远了我们还是转过头来说说建国吧,虽说建国生在一个革命家庭,但是打小建国就对当兵不感兴趣,反而对各类机械和手工痴迷。在父母的一再反对却又拿建国无奈的情况下,最后建国还是如愿成为了cs市某服装厂的一名检修工人。虽然建国没有像建国父亲所盼望的那样穿上一身绿军装,但是在经历过丧子之痛之后,建国的父亲已不再过多干涉建国的事情,对于建国所干过的诸多破格的事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同是18岁的建国和普通青年一样爱好广交朋友,加上他本身就是一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因此刚进厂不到半年便已经是混的很熟了。可以这么说,厂里除了厂长外,建国还没有怕过谁。
一个风高气爽的夜晚,按照厂里的老规矩,又到了看露天电影的时候。
离电影播放还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刚洗完澡的建国在套上一身海魂衫、捅上一条墨绿色的军裤之后随意在肩头搭着件儿同裤子一个色的工作服、吹着口哨便溜达着出了门。
刚出门没几步便碰着了三两个同去看电影的工友,和工友们寒暄了一两句的建国马上便与工友们组在了一起。
一路吃着口哨,洋洋洒洒的几人很快便到了放映电影的地儿,见还有半小时的时间,建国和几个工友到一旁人较少的地方打起了牌。
大家伙正在兴头上时,一个美妙的声音忽然飘至建国的耳旁。
“小姚,是这儿吗?”
建国眯着眼瞅了瞅身后。
“就是这儿了,快点吧,晚了该没座了。”名叫小姚的姑娘气喘吁吁的从建国的眼前经过。
紧跟着,和小姚一块并肩走着的身穿蓝色花点连衣裙的姑娘奇妙地跳入了建国的视野。
“行,那咱们走吧。”
连衣裙姑娘和小姚手牵着手,一块走向人群密集的地方。
“哎!你们这是要去哪啊?”正当那两个姑娘要离开眼前时,建国一个箭步挡在两人的面前。
身穿花点连衣裙的女孩定睛仔细瞧了瞧眼前这个突然窜出来的家伙,上下一番打量后有些警惕和紧张的问了句:“你谁呀?干嘛大晚上的跳出来吓唬
人?”
一旁的小姚在同伴耳旁轻声嘀咕了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