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出生地洛邑气候干旱,若不巧遇上蝗灾,便是遍地饿殍。
而隋唐大运河的开凿,使华夏南北通济,南方的米粮能大量运入北方。
水路货运又比陆路便宜,米价也因此下降了两成,惠及百姓何止千万?就连唐僧本人也都深受这种恩惠,所以当即就哑口无言了。
墨非却话锋一转道:“玄奘,你以为李世民比神王大禹如何?”
神王大禹治理天下洪涝,划分天下九州,其功绩无以伦比(只特指神话世界),后代有自知之明的帝王只敢尧舜禹汤来形容,自比却不敢。
这理唐僧还明白,颇为丧气地应一声道肯定不好。
“我教你一首诗,记好了!尽道隋亡因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诗说隋炀帝如果没有水殿龙舟的事,开凿运河功绩堪比神王大禹,你从这点上抹黑,还不该挨两脚。”
唐僧诺诺无言,抹着脸上的雨水掩饰尴尬之色。
墨非则继续道:“隋炀帝后世之名肯定不及太宗李世民,但是科举制惠及天下所有寒门学子,开凿运河惠及北方千万百姓,这两点李世民远比不上。和尚,我再告诉一点,神佛之所以厉害并不完全是因为他们的通天术法,还有他们贯穿历史的眼界,你若想赢神佛,就把目光放到宏大的时光长河上。”
后几句话算是在点拨唐僧。
因为辩论之处唐僧说了一句,贫僧就不信赢不了你们神佛!
或许是无心之失,但这简单的一句话让墨非明白了唐僧想要干什么,他的目的主要不在取经,而是在延续曾经普惠的夙愿,金蝉子的夙愿。
那一世的普惠临了之际曾说,要到西天问问佛祖这世界的理。
是他的理对,还是佛的理对。
还有那些死在他眼前的孩子们……
那一世时他老了,走不了那么远的路,这一世的唐僧只是要延续夙愿,带着狷介与执着。
他要胜过神佛!胜过佛祖!
所以这一路的诸多暗算,墨非想他应该是把自己当成了神佛一类而已,毕竟墨圣君也算一尊大神,又被西天如来镇压教化六百年,按常理算肯定跟西方教是一丘之貉了。
辩论都是意在言外,唐僧若是连墨圣君都胜不过,何谈胜过西天如来?
墨非觉得他正是揣着这样的想法,所以才点拨这几句,至于隋炀帝跟李世民谁高谁低也根本就无所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