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部分

百年好合 蒋晓云 2745 字 3个月前

“白相”之外就等接年富力壮刚过四十的父亲“老开”的班。

乐队奏响音乐,智成微笑着向淑英伸出手,轻轻牵着她旋入舞池,翩翩起舞。从来高人一头的淑英忽然第一次感觉自己也可以小鸟依人,一曲接一曲让智成带得飘入云端。两个人高手相逢,舞得十分合拍而尽兴,最后一曲狐步更是跳得满场飞,在熙攘的舞池中如入无人之境,两人四足亦步亦趋地回旋摆荡竟然如同独舞一般,不禁彼此都对对方刮目相看起来。

“黄先生,侬舞跳得真个好!”一曲既终,淑英轻轻拍手,由衷地低声赞美。

“还可以,勿要侬‘拖死猪’。”智成幽默地用舞女骂菜鸟舞客的话回应,一面把卷成一团的舞资和丰厚小费塞到淑英手中,表示要告辞了。握手再会的时候,他顺势稍微凑近,悄声对有时会自惭人高马大伴舞不易的淑英说:“侬跳起舞来才是身轻如燕呀!明朝会?”

从此,喜欢跳舞又有钱有闲的智成就不找别人坐台了,几乎天天只找淑英切磋舞技。一般红牌舞女忙于转台应酬其实舞跳得未必好,跳得好的又往往年纪较大,身高也不像淑英这样和他相衬。可以舞得如此珠联璧合的伴侣哪里找去,两人很快就惺惺相惜起来,居然一天不见就能牵肠挂肚,却不能确定那就是初恋的滋味。

租界里红男绿女夜夜陶醉在舞曲的旋律中,可是外面的局势却越来越坏: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八月四日北平沦陷,八月十三日淞沪会战开打。国境内烽烟四起,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可是欧战还没爆发,日本也还没跟英美撕破脸,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上海租界避难,竟让形同孤岛的租界变态地越发繁荣,房屋租赁市场供需失衡,片瓦难求,人心像等待末日降临前般绝望,醉生梦死的娱乐场所成了热门去处,舞厅马场到处人头攒动。北客一多,找“小北京”坐台的客人有增无减,国难当头,淑英却渐渐走红起来。

固定替淑英捧场的客人里有位说一口京片子的张先生,年纪也轻,比淑英大不上十岁,自己没有头衔,名片上潇洒地印着三个字:张汶祺。朋友之间开玩笑似的称呼他“二少爷”,听说以前是满清的官宦人家,父亲后来在溥仪那里做官。张二少的上海话不太灵,对语言相通的淑英一直不错,还常常纠正淑英的乡音,说她对不起自己的花名“小北京”。

“不是‘散’十根,是三十根!”张二少又笑话淑英的四声不正,“我说你就这么想搬家?三十根条子都舍得?”他们跳慢四步,边踩拍子边聊天。

“有什么舍不得?问题是没有!”人赚钱收入再丰厚也赶不上房市。淑英叹气道:“房子涨得太凶了。几十根金条才能顶下来一间,以后的租金倒是小钱了。”她自我安慰道,“我就这么一说,静安寺路的电梯公寓,可想都不敢想。”淑英早先已经看中,想分租的石库门房子也都坐地起价,她虽因生意变好而收入大幅增加,反而感觉搬家的梦想越来越难实现了。

“那房倒挺不错,离这儿也不远——”张二少随着蓝调的节拍脚下一转,原来轻扶在淑英腰间的右臂就势一揽,口里还在说,“去看看?”淑英整个人已经被他紧抱入怀,一般高的二人脸孔也贴到了一起。“看了喜欢,也许一个子儿也不要你拿呢?”他像讲情话那样在她耳边低声地道,“那你还敢不敢想?”

灯光总是在奏慢曲子的时候配合情调转暗了的,舞池里除了相拥的人影什么也看不清,可是淑英的脸羞红了还发烫,心也怦怦地跳着。贴得这么紧,张二少一定感觉到了她的体温上升、心跳加速;男人的手臂加了点劲,异性的气息吹拂到她鬓发上,胡碴轻刺她的面颊,明明低沉温和却让她感觉咄咄逼人的男声在耳语:“嗯?说呀!敢不敢?想不想?”

张二少和他几个朋友算是常来捧场的熟客了,可是以前并没表示要做淑英裙下之臣,可能是黄小开出现产生竞争心理激发了追求之意。一掷千金的豪客淑英不是没有见过,可在这之前都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传闻。舞女和恩客之间的恩怨与纠葛,作为一个从小妹干起的俱乐部“资深员工”,淑英听的故事可多了。她下班以后赶紧找她正式拜过干爹的丁大班商量这件大事:“干爹,侬看格个事体吾要哪能呢?”

“阿女,好事呀,侬也大了,可以夹朋友了。”丁大班感觉到有女初长成的喜悦,很高兴地道,“让吾来跟伊讲,勿会让侬吃亏嘎。”虽然舞女、恩客主要讲个情投意合,跟堂子里“清倌人”一定要点大蜡烛办场家家酒似的喜宴敲竹杠不同,可毕竟是淑英的“第一次”,就有很多细节,包括开始在一起的仪式甚至将来分手的条件,都要事先谈妥。这就一定要有人中介乔事。丁大班自觉当仁不让,立即拍了胸脯。不过干女儿的心思要先“搞搞清爽”:“阿女,张先生勿是刮皮格人,吾看伊对侬也勿错,侬哪能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