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部分

百年好合 蒋晓云 2747 字 3个月前

了?那你大女儿呢?”古丽说爱芬这学期起白天去补习英文,以后不来了,为此还另外加了人手。

“哦,那你可以叫小女儿下课来帮忙嘛。”志贤故作轻松地和替他下着面的古丽继续寒暄,“琪曼那么漂亮,要是她来帮你忙,生意一定会更好。”

古丽表情复杂地看他一眼,道:“你就不奇怪爱芬到哪儿去补英文吗?”志贤的脸红了。古丽又说:“琪曼还小,她不愿意来店里,就不来。现在这年纪我让她给我好好读书,我跟她说,二十岁以前绝对不许谈朋友。”

志贤不无惭愧地问:“不知道爱芬去哪里补习吼?”

古丽把加好料的面端到志贤手上,不冷不热地道:“爱芬补英文,不来店了,我看以后店里没有小姑娘你也不来了。今天花姨还请你,下次他们——”一指没给志贤介绍认识的两个伙计,说,“要找你收钱,我可不管。”

志贤刚回台北,春节里吃了十天南部讲究食材原味的白斩鸡、白切肉、清蒸海鲜,忽然觉得这碗红油浮面的加辣红烧清真牛肉面虽香却腻,竟有点怀念起他以前嫌清淡的阿母手艺来。他无可无不可地吃完,留下面钱告辞。古丽正忙,没有听见。志贤走了几步想起还不知爱芬在哪补习,欲待回头去问清楚,又怕古丽误会他想让她兑现今天还请客的承诺,而且自己也并不那么想见爱芬,就算见了,要不要聊聊近况?说自己回家过年顺便相了亲?那琪曼听说,岂不会笑自己老土?

志贤想着,脚下踌躇。毕竟年轻面薄,感觉古丽的态度远不如节前亲热,就没精打采地走了。后来志贤又去过两次,可是再没碰见过琪曼,甚至爱芬都没见着,古丽也表现生分,没像从前那样嘘寒问暖。志贤觉得韩家的牛肉面越来越不合口味,熟客又渐渐成了生客。

一个月后志贤偶然在报摊看见一本杂志春季特刊的封面是一群女孩子在草地上打扮成希腊女神的样子,或坐或站,都穿着相类的白色“女神装”。有的斜肩露一只胳臂,有的露背或腿,琪曼挺胸而立,手中做状倒一陶壶。在一堆装模作样欢迎春天的女神中,除了长相洋气,琪曼气质并不出众。如果不是志贤看过琪曼穿那套服装,恐怕也就错过了。志贤兴冲冲买下杂志,撕下封面钉上墙,和原先钉的奥黛丽·赫本大头照并排。

到了夏天发榜的时候,志贤如愿高中。父母催他回去和半年前春节回家时订下的未婚妻结婚。台南岳家殷实,卖了三个鱼塭在台北买了房子为女儿陪嫁。他回乡行婚礼前先把东西从亲戚家搬出到新房。客居只有简单的书籍衣物,很快收拾完毕,志贤最后从墙上取下照片,想也没想就把奥黛丽·赫本的大头照放进打包要带走的纸箱里。另一张春天的女神拿在手上端详良久,清真小馆、老秦、花姨,甚至爱芬,都是他已经翻过去的人生书页,读过了,知道了,记得一些,或全忘了。可是琪曼,他将永远记得他们的两次邂逅,她的每一个表情,她说过的每一句话。如果那天琪曼的姐姐没有半推着门赶他出去,他可能没去买回台南的火车票,春节就留在台北;或者可能回去了却拒绝相亲、下订。

追逐着一个像天仙般的琪曼,为她的笑而喜,为她的颦而忧,他会有一个怎样的人生呢?志贤回味着,想象着,一面却把手上的女神照丢进了等待出清的废纸堆里。

珍珠衫

日本入侵上海租界那年,十岁的朔平随着父母亲回到苏州老家。在已经有点荒芜的庭院中,晚饭后一个帮闲的男亲戚拿一把小三弦琴自弹自唱。母亲问:“晓得文三叔这是唱的什么呀?”父亲说:“《珍珠衫》呀,冯梦龙《三言二拍》里故事改编的。说一个女的把家传的珍珠衫送给了情夫,被丈夫发现休了妻,下堂以后改嫁给县官做妾,又回头救了前夫的命,一报还一报。嘿,这是中国故事里头唯一一个有好下场的女人外遇事件哩。”

吊唁的宾客多数在礼堂参加过追悼仪式后就先行离去,跟着灵车一路来到墓园,对已封棺的逝者致最后敬意的,只剩家族的近亲好友。众人排着队,一人手持一朵白色玫瑰,缓缓围着墓穴静默绕行,经过遗属跟前时,驻足躬身,取一小撮泥沙连同手中鲜花,对准已经入土的水泥棺椁掷下,场面安静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