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成一团的那位。此人之所以能够成功泄露出阳明先生的底牌,是因为他的学术造诣非常之精深,阳明先生的弟子门人,在销毁史料、刻意将阳明先生打扮成神仙之时,挂一漏万,未能控制住王艮。
但王艮初次出现时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王银,他穿了件上古的怪衣服,戴着巨高的怪帽子,拿着只木简,来找阳明先生闹事,进屋他先抢到上座坐好,拿眼睛斜视着阳明先生。
阳明先生就问:戴的是啥帽子啊?
回答:古代虞氏的帽子。
阳明先生再问:穿的是啥怪衣服啊?
回答:老莱子娱亲之服。
阳明先生乐了:你的意思莫非是说,你要学老莱子吗?
回答:然也。
阳明先生又问:你既然学老莱子,是只想学老莱子的衣服风格和品位呢,还是想到父母面前撒娇,穿着吃奶服,叼着奶嘴,抱着父母的腿哭闹呢?
回答:……这个这个……看情况吧……
把王银噎住了,阳明先生大喜:看我格物高招……遂对王银的奇装异服展开了格物,也就是对王银的行为进行深刻的社会学心理分析,并以此推算出历史与人性的规律,并最终进入形而上的学术领域,直格得王银目瞪口呆,心服口服,当即拜阳明先生为师。
阳明先生替王银改名叫王艮,去掉名字中的金字旁,表示金钱如粪土、家里有的是的意思,就放手让王艮出门去替自己炒作。
猜猜王艮是怎么炒作的?
这厮改换了一身更为奇特的服饰,又不惜重金打造了一辆超诡异的车子,此车上有高台,王艮就穿了怪衣服,端坐于高台之上,高薪诚聘了农民工替他推着车子,缓缓向北京城驶去,路上不时敲一声锣:当!大家听了,阳明先生王守仁,已成圣贤非凡人,尽知八百年后事,真神!当!阳明先生王守仁,格物圣算泣鬼神,你若找他算一算,保准。当!阳明先生王守仁,文治武功定乾坤,宁王叛乱遇到他,发昏。当!阳明先生王守仁……
就这样一路恶炒入京,引发了京城百姓的无限惊恐:啥?出啥事了?是不是要天塌地陷了……
朝官们则是顿时喧哗起来:这个王守仁,真是太不要脸了,炒作哪有你这么个炒法的?他还知不知道什么叫廉耻,有没有做人的底线了?
总之,这件事让阳明先生极为被动,逼得阳明先生写信大骂王艮故意坑害他……
荣辱原不在人,人自迷耳
应该说,明武宗这人,还是很够哥们儿意思的。
阳明先生替他摆平了朱宸濠之乱,他虽然没说什么感激的话,但是当阳明先生的父亲王华过生日的时候,他特派了钦差大臣到场,给老王头儿送去了金银、上好的绸缎和肥羊美酒。虽然知道阳明先生这厮在平贼的时候没少捞,不差这点儿钱和吃的,但圣上的美意,必然会在乡民之中引起特大轰动。
事实上,正是武宗天子的寿礼,将王华的生日盛宴推向了一个高潮。
然后阳明先生端着酒杯,站起来给父亲敬酒,这时候王华是一定要发表历史性讲话的,他说的每一个字,都将载入史册。
王华说:我们父子已经好多年没有见面啦,你的胡子比爹还长……那什么,你在江西瞎折腾的时候啊,当爹的虽然很是替你担心,但这是你的工作,也不能过多替你担忧。后来呢,宁王朱宸濠闹事啦,群体事件啦,恐怖活动啦,大家都认为你死定了,但你没有死,反倒把宁王给摆平啦……嘿,你说这朝廷是怎么回事?你摆平了宁王,这么大的功劳,怎么朝廷到现在也没个文件出来,啥意思啊这是……这句话不要记,我接着往下说,儿子啊,你虽然摆平了宁王,但这里边儿有天大的运气在内,那次你不是说过吗?有个笨差役龙光,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要不是他把你的官印给忘掉了,耽误了你去宁王府中祝寿,那你铁定已经被宁王弄死了。那什么,别忘了给龙光几亩地,再给他娶个老婆。唉,那孩子笨到这份儿上,也不容易……刚才我说到哪里了?对了,现在有好多好多的人在搞你,搞你就对了,你这么能干,不搞你还搞谁?总之你听爹的话错不了,我们父子俩还能站在这里喝酒,那是天大的运气,以后这种运气是不是还能维持下去,这事可谁也说不好,但你爹我的心里,仍然是很高兴的……
寿星发表了感言,众人齐齐举杯:干杯!喝完了酒,众人四散,阳明先生回房睡觉,睡足了后,出来对学生们说:
昨日蟒玉,人谓至荣,晚来解衣就寝,依旧一身穷骨头,何曾添得分毫。乃知荣辱原不在人,人自迷耳!
此后不久,朝廷有旨,封阳明先生为新建伯,食禄一千石,荫封三代。
这时候贪玩的明武宗已经死掉,由于他没有儿子,皇位就由堂弟接替,是为嘉靖皇帝。其时朝臣认为,嘉靖帝是接的堂哥的班,因此已经不能再管自己的父亲叫亲爹了,要把武宗的父亲孝宗当亲爹,改自己的父亲叫叔叔。嘉靖皇帝抵死不依,明史上的大礼之争,由是爆发。
这一爆发,
就爆出一个机会主义者桂萼来,此人原本是丹徒县一名小县令,但因为在危难时刻顶风抬杠,和群臣对掐维护嘉靖皇帝,由是进入了朝廷领导班子。既然已经成为了重量级的国家领导人,那么应该推出个什么新政,以展示一下自己的政治抱负呢?
要不,咱们打掉王守仁犯罪团伙,如何?桂萼想了一招。
遂上书,要求取缔阳明先生所创立的心学之邪教。
宵小弄权,坦然处之
运用桂萼来搞阳明先生,是内阁重臣杨一清的游戏。
桂萼其人,与阳明先生恰好构成了两个极端:阳明先生有着非凡的智慧与思想,而桂萼除了投机钻营,对什么思想智慧一律不感兴趣,但是这时候桂萼是阳明先生的领导,手中握有权力,于是两人就势均力敌了。
但桂萼先生也不是绝对的草包,说他对思想与智慧不感兴趣,是把他与阳明先生相比——阳明先生是圣者,谁跟他比谁吃亏,这种比较明显对桂萼不公。可不管怎么说,桂萼仍然是那个时代的精英,他在治理国政上首创一条鞭法,这个方法被张居正抄走,成就了张居正的万世改革家之名。
而在外交活动上,桂萼也打算干点儿实事:摆平越南。
越南当时叫交趾。而隔着交趾和大明帝国的,就是广西地区的瑶族兄弟们。当时瑶族兄弟中声望最高的领导人,就是岑猛了。说到岑猛,那可是赫赫有名了,你翻开明史,从武宗到嘉靖这段日子里,每一页都活动着岑猛勤奋的身影。最早的时候是刘瑾专权之时,名臣刘大夏想改土归流,把岑猛调离广西,另派干部南下。等岑猛调离了他的地盘之后,再慢慢修理他。可岑猛岂是束手待毙之人?他反过来与刘瑾勾结,反倒把名臣刘大夏给充军发配到甘肃去了。
再到后来,江西土匪横行,朝廷又琢磨出个损招儿,想忽悠岑猛去剿匪,可岑猛既然名之为猛,那是真的比土匪还要生猛。山贼连打闷棍都是有讲究的,岑猛却是什么规矩也不讲——他也没必要讲,他的地盘在广西,朝廷允许他到江西去,对他来说就是个发横财的好机会,连砍带杀,捎带放火,那是他必然要干的事情。
总之,岑猛这人特别调皮,不好对付。
但岑猛这么个搞法,也意味着自寻死路,他居然比山贼闹得还要凶,这让朝廷怎么办?
只能出动大兵剿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