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日子总是逝去得快,也少了刺激、惊险供人追忆的传奇故事。
香港江湖由陈百威、彭昆、莫启青三足鼎立的局势自省港大罢工以后一直延续下来。
金文泰自1925年接替司徒拨担任港督,执政期间颇有建树,兴建了九龙和玛丽两所医院,启德机场亦修建成功。此外,金文泰对香港的“妹仔”问题也得到了妥善的解决。虽然第八任港督轩尼诗曾为铲除这种极不人道的习俗做过努力,但由于女童工在华人家庭中甚受欢迎,因此不少人总是想方设法拐卖“妹仔”使这问题屡禁不止。本世纪初,家庭女童工已引起了香港社会各界人士的反对。1927年,中国国民政府颁布一项法令宣布废除所有中国境内的女童工契约,恢复“妹仔”的人身自由,金文泰从中受到鼓励,下令要求境内现有的“妹仔”注册登记。政府用法律的约束确保她们今后的人身自由。
1930年7月,金文泰在英国政府的一片赞扬声中,怀着对香港的复杂情怀离开了香港。
接替金文泰的港督皮尔运气不佳,一上任便碰上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港币大贬值,为了应付困难,将用于兴建新港督府的二百万港元经费挪为他用。此外还大量裁退欧洲职员,改用工资低廉的当地华人或亚洲人。
总之,五年的任期内,皮尔是在挣扎中度过的。
接着19任港督是郝德杰。
在郝德杰赴港任职之前,他已经在马来西亚工作了28个年头,马来西亚早已成为他的政治生命、殖民事业发展的根据地。无论何种原因将他外调,都是他从感情上或是政治利益上所不能接受的,毕竟马来西亚已经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
但作为英国女王海外殖民地的全权代表,君命不可违,1935年12月12日,郝德杰带着十二分不情愿的心情从马来西亚来到香港接替皮尔。
他的政治感觉很难一下子从马来西亚回到现实中的香港。他说:“在香港的时间里,我几乎每天都在想念着马来西亚的一切,总想找个机会回去看一看,调查一下我曾经安排的事情进展得怎么样了,好像我仍然是马来西亚行政专员,只是临时外出而已,我相信英女王只是让我暂时代理这里的总督职权,不日我将回到马来西亚去。在港期间,我甚至同我在马来西亚的朋友保持着在外人看来很不寻常的联系。”
在这种心态下,郝德杰并没有给香港百姓带来什么业绩,于1937年4月16日离开香港告老还乡,连回归马来西亚的梦也破灭了。
1937年10月28日,第二十任港督罗富国抵达香港,宣誓就任。
人们习惯注意身边的事物,而不愿去关心东半球杀人或西半球放火。日本人在大陆与中国人作战本罗富国就任期间就开始的了,香港各堂口的首脑们只在茶余饭后偶尔谈及,并没有往深处关注。
直至有一天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大陆各界名流及有钱人蜂涌而入香港时,各帮会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
这是一个深秋的中午,年届四十的陈百威在半山区别墅午睡醒来,不见了身边的黄小妮,皱了皱眉,从席梦思下来,拉开窗帘,打开窗户,一缕花香扑鼻而来——那是花园里几丛异国菊花散发出来的。
陈百威伸展了四肢,见佣人肥妞从门外经过,问道:“阿肥,太太回来没有?”
肥妞是黄小妮的越南同乡,因长得丑,被卖给香港一富人家做女佣,受尽了主人的虐待、折磨,后来黄小妮做了陈百威的二房,便救她出来一直留在身边当差。
肥妞见问她,停下来答道:“没有回来,他没给你打电话吗?老爷,还有什么吩咐?”
陈百威见阿肥站着不动,挥挥手:“忙去吧,有事我会叫你。”
洗漱毕,陈百威穿好衣服来到厅里,早有丫环泡好茶、备了当天的报纸。报纸上刊登的消息是国民党军节节败退,日本部队势如破竹。蒋介石准备选择重庆做为“陪都”。
第二页刊有大陆文化名士柳亚子、茅盾等人赴港的消息。
昨天的报纸刊登了大陆著名影星胡蝶赴港的消息,令黄小妮兴奋异常,立即打电话去报社询问确切的住址,并得到了电话号码。
黄小妮对胡蝶不亚于一位帮会弟子对堂主的崇拜。香港佳荷公司曾引进过大陆的不少片子,其中就有胡蝶主演的《啼笑姻缘》、《火烧红莲寺》、《自由之神》。黄小妮为胡蝶精湛的演技,漂亮的外貌折服倾倒。很早以前,她就有了要与胡蝶结识的念头,只是一个在上海、一个在香港,一直没有机缘。如今这一场战争给她创造了机会。
昨晚,黄小妮一连给胡蝶打了六七次电话都占线,打通后,黄小妮通报了丈夫的名字,对方表现得十分的热情,说好第二天见面。
黄小妮兴奋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驾着雪佛莱拜会胡蝶去了。胡蝶住朋友家里,地址在轩尼诗道70号。
陈百威对胡蝶的到来也很感兴趣。她这一来自然少不得干她的老本行,如果能拉到自己旗下的“佳荷”电影公司拍片,绝对能赚一笔大钱
,佳荷公司也会名声鹊起。但目前香港的电影制片公司有好几家,都盯着胡蝶这棵摇钱树,其中彭昆旗下的“美的公司”肯定会不择手段地争取她。因此,陈百威支持黄小妮和她接触。现在已经是下午,还不见她人回来,不知她们谈得如何了。
陈百威看完几则新闻,感到淡而无味,喝了怀茶,准备去花园看看那几丛炫丽的菊花。
身穿背带式西裤、纺绸内衣的陈百威踏着由雨花石铺就的花园小径来到菊园,他明知道闻花香隔着距离要比在近处好,此时他只是想过来散步。
菊园旁边是喷水鱼池,一群色彩艳丽的金鱼见人来了仓惶逃往假山里,样子憨态可掬……外面传来汽车爬坡的引擎声,陈百威却步抬头,是黄小妮的雪佛莱驶上来了。
虽然心里极想尽快知道妻子与胡蝶交往的结果,为了保持男子汉沉稳的风度,陈百威还是毫不在意地走回厅里,躺在沙发上用一张报纸挡在前面。黄小妮进来时一把夺去手中报纸,一屁股坐陈百威身旁,脸上再也没有昨晚的兴奋。
“怎么啦,谁惹你了?”
“阿威,”黄小妮开口说道,“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把胡蝶请到佳荷来。”
“这跟你不高兴有关系?”
“是的,我去之前,美的公司已经有人在游说,说是要给胡蝶很高片酬。”
陈百威这下不再保持绅士风度了,挺起腰问道:“是谁出面?”
“彭昆。”
“胡蝶答应没有?”
“还没有,彭昆很能缠,一张巧嘴可以把死人说活,我担心胡蝶禁不住。”
陈百威叹了一口长气,说道:“胡蝶还没有答应下来,说明她还是有主见的。”
黄小妮撇撇嘴,说:“不见得,据我看,她对香港不熟,谈不上有什么主见,我觉得她干什么都听她朋友的。”
“她朋友是谁?”陈百威准备点烟也停了下来。
“她住房的主人。”
“主人总得有名字吧?”
黄小妮偏着头做挖空心思状:“好像也是从大陆过来没多久的,在轩尼诗道70号买了一栋楼,准备在香港立足下来……也是开堂口的,名字嘛……”
黄小妮正想不起来,一马仔入报:“堂主,文军师求见。”
“请他进来。”
一会文贵进来。此时的文贵已六十岁年纪,脸上没肉,双眼布满血丝,留一口花白山羊胡,长袍马褂,戴一副老花眼镜。在陈百威夫妇对面坐定,干咳一声,说道:“最近有一个很重要的情报,不知堂主听说没有。杜月笙来港——”
“啊呀,想起来了!胡蝶的朋友就叫杜月笙,文军师,你是怎么知道的?”黄小妮突然打断文贵的话,像发现大秘密似的。
陈百威皱了皱眉头,十分不悦道:“阿妮,我们男人议事不要打叉,进房里去!”
黄小妮嘟着嘴不情愿离去了,厅里就剩下陈百威、文贵。
“说,这回杜月笙到香港来干什么?”
“准备在这里开拓青帮地盘。”
陈百威惊得张开了嘴巴,很久才回过神来,叹道:“从此香港江湖又不得平静矣!”
“我也是这么想,目下中国大陆所有帮会,就属杜月笙的名气大,在上海,连王亚樵、黄金荣、张啸林都斗不过他,如今他要来香港拓展势力,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
“他住在哪里?”
“轩尼诗道70号。”
“那不是胡蝶住的地点么,他和胡蝶是什么关系?”
文贵笑道:“堂主怎么就糊涂了?杜月笙是上海皇帝,胡蝶是上海土生土长的中国电影皇后,没有杜月笙的捧场,她红得起来吗?”
陈百威拍着脑门:“我真是急糊涂了。”
“不光我们急,一听说杜月笙要过来,谁都急,我今天派人去附近打听了,姓杜的在轩尼诗道买下了一栋全楼,准备做为前期基地。带来的手下也开始四处活动,熟悉地形。估计过一段时间就会增加人员,大展拳脚,我建议趁早把他们铲除在萌芽阶段,否则后患无穷。”
陈百威手托下巴,沉默不语。
“堂主,青帮压境事关重大,一定要做决定!”
有顷,陈百威道:“这事不宜操之过急,目前杜月笙徒众过万,上有蒋介石的支持,更兼特务头子戴笠是他的生死之交……戴笠,你知道他是谁吗?”
“知道。”文贵点头,“有人说他是中国的希姆莱,也有人说他是杀人魔王。我还听说杜月笙到香港,还有一半原因是受戴笠之托为军统在香港拓展地盘,做为一个联络内地的情报中心,而且还派了一个叫王新衡的特务头子任香港联络站站长。”
“王新衡这个名字我听说了,原是军统特务处西安站的头目,因为西安事变前对张学良的行动一点察觉也没有,事后追究责任——按理是站长、区长马志超、江雄风负责的,因这两个人后台硬,戴笠不敢动,只好拿王新衡开刀,抓在牢里关了两个月。王新衡想不通
,不服,戴笠知道了又下令关四个月,问他服不服,不服的话再关六个月。到了蒋介石决定抗日时,戴笠估计将来香港会成为情报的枢纽中心,才把王新衡派过来,算对他代人受过的一点补偿。”
文贵笑道:“我已经老眼昏花,好多事情都只是一知半解,还是堂主知道的详细,我这是班门弄斧了。”
“这就叫取长补短,比如杜月笙过来了我还是听你说的。实不相瞒,我与王新衡早有了交往。他在九龙、香港都有联络处,香港的联络处在高街6号。”
文贵道:“高街6号离这里不远嘛。”
陈百威点头:“正是。实际上轩尼诗道70号是王新衡给戴笠买的,现在杜月笙住在那里可见青帮与军统关系之非同寻常。”
“青帮本身实力就了不得,如今再加上军统的支持,这如何是好?”
陈百威沉思,说道:“我们先不要与他发生冲突,只派人在暗中注意,看看他们的动向如何,香港堂口这么多,他初来乍到也不敢太张扬的,毕竟我们是地头蛇,占了优势。”
这时黄小妮从房里出来,倚着门:“你们还有完没完?”
文贵明白这话是冲他来的,起身告辞。
文贵离去,黄小妮就倚在陈百威的肩上:“我还有很重要的事和你商量。”
陈百威还在思考如何对付青帮压境的问题,嘴里“嗯嗯”着,表示在听。
“我有个设想,请人写个剧本与胡蝶联诀演一部电影。我想我的表演天赋还是有的,主要是缺少名人的扶植,这事一旦办成,我也能沾着胡蝶的光提高知名度。”
陈百威说道:“你何不邀请胡蝶来我们家做客?”
“请了,”黄小妮说,“你以为我很笨吗?”
“她答应没有?”
“哪有这么容易。人家是国际影星,才刚刚认识她就随便答应了?”
陈百威点头:“你说得有道理。不过,她也不会一口就回绝吧?”
“她说刚从内地过来,很疲惫,连行李都没取出来,暂时谢绝所有的约会。”
“她的那位朋友和你见过面么?”
“你问的是杜月笙?”
“正是他。”陈百威咽了口口水。
“哎呀,我差点忘了,那位杜月笙对你可感兴趣了,缠着我问你有什么爱好,近来做什么生意。胡蝶每和我说什么话都要去征求他的意见,我看他们俩人的关系……”
“你怎么回答他的?”
“当然是如实说,要争取胡蝶,不如由你出面与杜月笙接触,只要他肯帮忙,这事就成了。”
陈百威觉得有理,想了想说:“不如这样,我们筹办一个大舞会,邀请杜月笙、胡蝶一起参加。”
黄小妮拍着巴掌:“这是个好主意。邀请他两个还不够,另俩人是非请不可的。”
“谁?”
“一个是胡蝶的老公潘有声,另一位是胡蝶的好朋友张素贞。”
“当然是一起请,包括军统特务王新衡也要请。”陈百威道。
黄小妮扑闪着一对大眼睛望着陈百威:“潘有声跟张素贞这两个名字你听说过没有?”
“我知道。”陈百威说。
“当初他与胡蝶结婚的排场全上海无人不知,只怕比你和香珠的婚礼还体面。”
陈百威被触到痛处,拉下脸来。黄小妮自知说走了嘴,忙把话题叉开:“那位张素贞更了得,是当代巾帼英雄。‘8·13’松沪战役打响后,大队大队的日军从金山卫登陆,中国军队全线撤退,不少高级将领风声鹤唳,一路溃败。为了掩护主力军撤出上海,最后只留下88师的524团死守上海最后阵地——闸北‘四行仓库’……四面是日本十几万部队,524团的800将士孤军奋战……,当他们弹尽粮绝的时候,任何外援都无法进入,这时,张素贞冲过重重封锁线,向将士们献旗……”
说到此处,黄小妮泪流满面,激动地说:“我虽是越南人,但还是被张素贞的英勇壮举所感动,如果一个民族都像他们那样,任何势力都无所畏惧,那么——”
“那么今天的香港就不会是英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了。”陈百威接过话说。“正是如此。”黄小妮仍沉浸在激动里。
陈百威亦受到感染,让身子靠在沙发上,稍平静一点之后,说:“我们何不就拍一部《向八百孤军献旗》的电影?”
黄小妮仿然大悟:“对呀,我怎么就想不到这一点!”
陈百威站起来,在书案上拨动电话。
“你找谁?”
陈百威对着已经通话的话筒说:“黄导演吗,我是陈百威,我在半山区别墅,有点急事找你。”
现在,陈百威有了一个大的设想。借拍《向八百孤军献旗》一方面是弘扬民族正气。在这个大的前题下与杜月笙、军统、胡蝶交往,出发点就大不一样了,只要稍有民族正义感的人都不会拒绝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