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歌唱完了。我的心也闲了。我伸手舒纸打算给这本书缀上一个小小的尾巴,正像是为开篇一段絮语作个照应。
有一位朋友,看完了这本稿子,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伸了一个腰,那样究诘带笑地问了我一句:“你当初有的是一句什么含了深意的话,没有说出来,而写了这么一本书?”
他问得多么亲切,我一片欢喜,浮上心口,却不好回答。他笑了一笑,我也笑了一笑。我试着用这么一句话回答:“你能把人家一碗甜水喝完了,又来讨当初那块糖么?”他竟然满意了。
我们便撇开这个话题,闲闲地谈起写小说的心情。不论这心情多么热,而采取小说体裁时,其用意“岂非此传成之无名,不成无损,一。心闲试弄,舒卷自娱,二。无贤无愚,无不能读,三。文章得失,小不足悔,四也。”
没想一篇话,有了破绽,他听了笑道:“可是又来!你才说过,写完了始得心闲!”
我只有笑了,说:“毛病还不在这里呢,歌名未央,我开口却说:‘我的歌唱完了。’正是‘吹绉一池春水,干卿底事’?
“‘你得好休便好休,其间何必苦追求’!”
鹿桥
三十四年初夏正值廿六生日
谢辞
这篇谢辞在我个人看来,是全书最重要的一部分了。因为我在这本书中处处找机会描写友情之可爱,而现在我得以沉醉于友爱之中。
卅三年春天,一个不凑巧,把我从匆忙的生活中,失闪出来,流落在重庆,落在一个没有着落的空闲里。我告诉以葱同瑞霖想藉此机会写一本小说。
想到这里,不觉又回到那当时的情景中去了!这本书的产生岂不是再也想不到的事?如果那天说说也就算了,那里会一气累了我这些时!现在欣然撂笔,心上倒忽忽然,不知如何排遣,每晚伏案已成习惯,竟一时解不出自己来了!
那时我约有两三个月的闲暇可以利用。也不过打算写本十来万字的小说,便只请他们为我设法找来足以为那些字的文具,纸张,笔尖,墨水。没想到写得高兴,放开笔来,随它而去,成了这么一篇东西。我先写的前奏曲所以那里最后一句的字数,三番五次地改,这是后话,且不谈它。
他们两位听了那天的话,就当了真,于是替我忙了起来,文具摆在眼前,我一阵心爱得要落泪,--这是多么可怜的事呵!一直不能练习写作,为了纸张太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