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馄饨吧,比饺子好吃。”刚好榨菜也腌得十分入味,用来下汤煮馄饨最好了。
这个时候馄饨跟饺子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皮薄一些,方氏想着横竖都是吃,只不过费些力气把面皮斡得薄一点而已,也就应了。
不得不说,方氏虽然做菜并不擅长,斡面皮却是一把好手,在罗天都刻意叮嘱下,那馄饨皮斡得薄薄的,真个就如纸张一般。
至于馄饨馅则是猪肉香菇馅。猪肉不用说就是顾伯带来的五花肉,剁得碎碎的;香菇是捡秋时捡到的,洗得干干净净了,切成细沫,和肉糜拌匀了。
自家包的馄饨,自是皮薄馅大,并没有偷工减料。
罗天都用猪骨头熬了高汤,煮了一锅馄饨,捞出来的时候,肚子鼓鼓的,又将榨菜切成细细的丝,用猪油浇了汤,盛在碗里做汤底;
鱼便依着顾伯的意思,做成了红烧鱼,剩下的半块五花肉,用罐子焖熟了,红亮红亮的。
一顿饭吃得一家人十分开怀。
大约是伙食变好,营养跟上的缘故,罗天都觉得罗名都最近脸色水嫩了不少,原本巴掌大的一张脸,似乎也开始长肉了,这让她十分高兴。
虽然大多数食材是顾伯弄来的,可是掌勺的却是她。罗名都养得一日比一日好,不枉她每日绞尽脑汁做些新鲜又有油水的饭菜,总算有了成效。
方氏吃着馄饨,又想起在县衙里的罗白宿,有些担心地道:“我们在家里吃肉,还不知道你爹在县衙有口热饭吃没。”
罗天都正在给罗名都挑鱼刺,闻言头也不抬,道:“上回爹说了,要是再照这样下几天雪,他就从县里回来,到时他想吃什么,我给他做。”
因为方氏烹调水平有限,现在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是罗天都下厨。她们现在还住在罗家老屋,灶棚是方氏自己搭的,灶也不高,罗天都烧饭做菜倒也方便。
方氏看她光顾着给罗名都挑刺,夹了块鱼肚子上的肉到她碗里,道:“你自己也吃。”别人家都是大的照顾小的,她们家是反过来,小的照顾大的。
罗天都转手就将那块鱼肚子肉夹到罗名都碗里去了。草鱼刺多,特别是鱼背和鱼尾,只有鱼肚皮那一块,除了几根大刺,倒是干干净净的,小孩子多半是吃这一块,不容易被鱼刺卡到。
方氏见了,将鱼翻了个身,夹了另一半鱼肚子肉要给她。
罗天都端着碗侧过身去,道:“娘,你自己吃,我吃鱼头,鱼头吃了聪明。”说完,果然将那颗大鱼头夹在碗里。
方氏这个时候觉得这孩子又懂事得过了头,看着让人欣慰藉又心酸。
五岁大的孩子,哪有不馋好吃的,又不是富贵人家,吃腻了大鱼大肉的。以前跟着姚氏过活,一年到头见不到荤,家里倒是养了几只老母鸡,下了蛋,姚氏都要背着她们,偷偷蒸给罗白宁和罗白翰吃,自家两个小的从来没有份,如今分了家,总算宽裕些,做点好吃的,这孩子也舍不得自己吃,总是省着给罗名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