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庵位于西郊四十里地的山旁,十多亩地,不大的一座山门,门前有棵老槐树,还是前朝太宗皇帝时种下的,算起来有两百年的历史了。()村人传说这棵老槐树已经成了精,每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槐树精便会出来游荡,传闻甚嚣尘上,村民们便不敢上山来了,一度让香火鼎盛的法华庵几成空门,后来在官府的干涉下,辟清了谣言,法华庵这才慢慢地又有了些人烟,纵是如此,比起从前,仍是萧条许多。
罗家到时,已经是中午,天上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庵堂门口并没有什么香客。
程青将骡车在门前停妥,等向兰和喜巧就先下了车,罗天都便跳下来,一手遮着头顶,一手拎着裙摆,飞快地往庵里冲,方氏在后头叫她也没理。
“这孩子!”方氏直叹气。
向兰嘴巧一些,就笑道:“小娘子性子活泼又可爱,有什么不好的呢?”
方氏就“哎”了一声,不知道说什么好。
法华庵早有女尼听到动静,走了出来,看到方氏一行人,唱了句“阿弥陀佛”,问道:“几位女施主是要歇脚,还是上香,还是做法事?”
方氏不好直说是求子,便道:“听说法华庵的菩萨很灵验,我们就想来上柱香,求个平安。”
那女尼便了然,道:“女施主这边请。”
因程青是男客,便由香公引他到了庵外一排专供男客休息的厢房休息,方氏和罗天都等人便跟着那女尼进了庵。
法华庵跟旁的庵堂并没有什么两样,正殿供奉着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边上还另供了一尊注生娘娘,手里抱着一个小娃娃,罗天都猜测这便是他们传的送子观音了。她其实并不信这些,但是方氏一直担心着子嗣的问题,兴冲冲地要来,她就算不支持,也不好往上浇冷水,就当是花钱求个安慰吧。
那女尼引着她们到了大殿,上了两柱香,添了几吊香油钱,便领着她们转过大殿,沿着边上的小路拐了好几个弯,最后到了一排小院。那小院也是青砖白墙,看得出年岁有些久远了,收拾得却是十分干净,院子外头有两个女尼正在清扫地上的残雪枝叶,见到她们到来,都合掌施礼,尔后又转过身做自己的活。
那女尼带着她们去了中间靠左的屋子,屋子里只有简单的摆设,中间摆了一个火盆,看炭火好像将将才燃起来,想是庵内女尼新烧的,特意拿来给她们取暖。
罗天都看了,十分满意。
那女尼知道她们没有吃饭,又叫人送了斋饭过来,道:“庵主正在诵经,施主远道而来,先用点茶水,休息片刻。”说罢,又合掌念了一声“阿弥陀佛”,这才转身告辞。
法华庵的斋饭味道还不错,虽然全是素的,并没有什么油水,然而过年时家家都吃足了油水,有些腻,这个时候吃点清淡的素斋反倒更有胃口,总之,这顿晚饭罗天都吃点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