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正是个风风火火的性子,第二天就说服了族里,把村里西头那块地划了出来,当做学堂的地基,圈了起来,之后又敲起了村里的大钟,把全村人聚集在一起,商量盖学堂的事。()
里正把盖学堂的事一讲,说了一翻十足煽情的话,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最后又道不用自家出钱,都是为自家孩子的将来着想,出份力总是应该的吧。
村里人一听不要自家出钱,便都松了口气,现在秋收都忙得差不多了,除了地里那点零碎的活,也没什么事,每家每户出个把劳力还是肯的,便都应下了。
要不怎么说人多好办事呢,罗家村虽然小,各式各样的人却多,比如泥瓦匠就是罗二伯,里正的兄弟,这是现成的;三叔公有个女婿是木匠,他听了罗家村要盖学堂的事,带着几个徒弟也过来了,讲好了不要工钱,只要管好一日三顿饭便成了,但有一条,日后学堂修成了,能让他家的两个小子也来沾沾光,跟着认几个字,算起来他跟罗家村也是沾亲带故,算不得外人,罗家村里的人一合计,便应下了。
还有村里其他人,虽然没什么手艺,但是挑灰桶帮忙搅石灰等粗活也是肯做的,如此一来,工钱这项最大的开销竟然全省下来了,木料山上有现成的,里正已经允了,带几个力气大有经验的,去山上砍些树下来,便成了,罗家只用花钱添购石灰等建房子用的材料,准备好那几个外村的木匠的伙食便成了。
罗天都想了一想,便又多添了几十吊钱,索性盖一间砖瓦屋了。
这盖学堂虽是罗天都提起的,主事的却是里正两口子,罗二伯是瓦匠,盖房子的经验足,技术类的活他都包了,砖瓦匠怎么分配,木匠、小工怎么做,都是由他做主来分派,里正则负责往外添购砖料等,他为了给罗家省钱,硬是往砖窑来来回回跑了好多趟,终于讲下了一个低价,这才安排了村里人,开始往村里拖石材砖料,罗天都只要跟在后头付钱便成了,至于那几个木匠的伙食,里正娘子则包了,小菜村里家家都是有种的,就是米面一类的,每家轮着出一些,也不费很多。
往常九月底是农闲时,本是最清闲的时候,罗家村今年却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忙碌,只见一车车的青砖从砖窑里往外拖,家家户户凡是有两把力气的,都扛了铁锹去挖土打地基,等砖料石灰这等都齐活了,罗二伯便带着人开始砌墙了。
里正想赶在入冬下雪之前,将学堂建好,因此格外卖力,每日天刚亮就开工,中午也不用歇觉,吃过午饭接着干活,天黑才各自回去,因此进度格外快。
罗天都先前还去工地看了一回,每个人都忙忙碌碌的,她站着既帮不上忙,还有点碍事,便彻底丢开手去,让里正自行安排。
村里人热火朝天帮着盖学堂的时候,也有人眼红在边上说些酸话。
说酸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方氏的娘家人。
姚氏这回倒是没有从中作梗,罗白翰如今是这村子里唯一的先生,学堂修好了,罗白翰也能沾些光。再者,姚氏也明白,修学堂这不是自家的事,而是全村人的大事,如果她因为眼红而跳出来反对,原本因为老族长的事对她颇有意见的里正一家,只怕越发会怪罪于她,因此她难得聪明地保持了沉默。
只有方氏娘家人,因为得知方氏出那么多钱,给罗家村里盖那什么学堂,颇为不服气。方姥爷甚至在卢林村逢人就说方氏不孝顺,有了钱不晓得看顾娘家人,反倒图那个虚名,去贴补整个罗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