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重生农家种田忙 钱钱 1737 字 3个月前

卫缺呆到正月十五就启程返京了,跟着他一起来的那四个老头儿却留下了。()卫缺如今也算得半个罗家人,他留了这四人下来,罗家也没有往外推,横竖跟卫缺认识的这么几年,说起来卫缺给他们的帮助却是不小的,他留下这几个老头说不得也有什么大用途,就是没甚用,放在罗家养着也不妨事,不过是多烙两张饼,煮粥的时候多放两碗的水事。

程盛后来果然领了百来个兵士帮着担土修葺城墙,罗白宿这会儿正缺人手,况且卫缺也说了,巴旬府的兵防司那边他会打声招呼,到时还会有人来,于是也没有推拒,只是叫程青带了几个力气大的,到领县买了几口活猪过来,准备到时好生招待这些过来帮忙的军爷一翻,虽说卫缺和程盛都讲了,这些当兵的都有兵饷,朝廷也管伙食,但总不好人家好心过来帮忙,他却一毛不拔,连顿好吃的也不招待。

罗天都如今不仅管着家里的钱袋子,巴旬府拨过来的三千两也是她收着的,没办法这会儿罗家人里头,只有她能担得帐房这个职缺,她也就举贤不避内亲,赶鸭子上架了。她知道罗白宿让程青去外头采买肉猪,便取了六十两银子给程青,除了买猪,外头有些什么小菜也拖两车回来,还让他顺便多打些酒,她想着那些当兵的训练的,军营又严格,平日想是难得吃一回酒的,既然肉都买了,酒钱也不必省了。

第四日,程青便回来了,跟着他同来的还是一个熟人徐三爷,徐三爷因为年前跟罗白宿过来的时候,碰见同村的几个年青后生都上了山,做起了那等勾当,心里委实放心不下,回到巴旬后,便时常打听夷县的消息,得知有个京里的高官年初的时候到了夷县,还有不少兵士也过去了,他在家里怎么也坐不住了,生怕那是京里来人去搜山捉拿山匪的,想起他从夷县回去的时候,罗家再三嘱咐若是他有空,过了年还让他到夷县来帮忙,便收拾了包袱跟儿子媳妇说了一声,又往夷县来了,路上正好遇上程青,两人便地一起过来了。

罗天都一见他乐了,现在夷县这边钱有了,粮也有了,人手也勉强够,就缺个当地的熟人做向导。徐三爷是当地人,且还有一定的威信,又会官话,做事又十分老成周到,实在是个很得用的人。

程青买了四头大肥猪,一车萝卜,一车白菜,一车土豆,外加一车酒回来了,那六十两银子自然也花得干干净净。罗天都算了算,就是这些,也不够三百人吃上几天,幸好卫缺当时说了,这些人的伙食并不要自家负责,要不然两个月下来,巴旬府支出来的那点银子,还不够他们的伙食。

她现在也总算明白了,为什么当初幸家在江南每年能捞好几万两银子,也填不够二皇子那个坑,三千甲士,每天光是吃喝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了,没有点家底还真养不起。

再过几日,果然有个小尉官领了两百人过来,说是帮罗白宿修城墙垦荒,因着两百人也不少,便没有都进城,只在城外十里处扎了军营,由尉官带了名亲信先过来拜会罗白宿,不管怎么说他们不是直接驻守夷县的兵士,要进城还得夷县长官点头。

罗白宿真是喜出望外:“这叫来了?来得可真快。”

确实挺快的,卫缺是正月十五动的身,今天才二十八,解远的人手就到了。夷县距离巴旬府也有几百公里,就算卫缺快马加鞭脚程快,到巴旬也要三四天,算起来应该是卫缺到了巴旬府就去找解远了,然后解远该是一刻也没有耽搁就命人从巴旬府赶了过来。

要不怎么说朝中有人就是好办事呢,如果是罗白宿自己往巴旬府支人手,且不论他一个地方官,找兵防司借人手借不借得到,就算人家肯,该行的手续还得办好,拖下来没个一两个月人是绝对到不了夷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