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之后,高驰老师对杨梅种蘑菇的热情显然超过了对她学业的关注度,利用放学的时间来过杨家村八队好几回。
而在得知实验成功之后,市里的常技术员更是信心大增,听说已经三番五次的向市里申请成立技术帮扶小组,主动请缨要驻扎到杨家村来。
这里面政策的倾斜什么的,也不知道是真还是假,但这会儿杨梅一点都不在乎,除了拿来说服杨老倌同意拨地之外,貌似也没有什么用处。
杨梅与杨老倌的正式交锋就在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六的晚上。
帮着于婆婆收拾完了饭桌,杨梅正儿八经的搬了小椅子坐在杨老倌的对面。“爷爷,咱家离家最近的那块地,今年腾出来吧,咱们把蘑菇棚搭起来,就不种棉花了。”
在她与乔云两人的实验种植卖到钱后,杨梅时不时的就给杨老倌灌输种蘑菇的好处,甚至还把他带到乔云屋里看过,但这么正式的通知他还是第一次。
老人家的思想比较固执,而且都有当家做主的习惯,杨梅的这个开诚布公,简直有挑衅的味道。
杨老倌抬头盯着杨梅看,好半天没有出声。
“爷爷,你也看到了,去年冬天我跟云伢子就试着就种了那么一点,结果能卖三百多块钱,绝对比种棉花划算。”杨梅丝毫不妥协,目不转睛的盯回去。
“你们小孩子家家的小打小闹还可以,种得多就不成了。听我的还种棉花,你爷爷我种了一辈子的地,绝对经验比你们足。”杨老倌最终在杨梅的目光中败下阵来,不过言语中却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
他们种了一辈子的田地,自认为吃过的盐比杨梅这些小孩子吃过的饭还多,庄稼把式的事,哪里是小孩子能插上嘴的。
最主要的是在他们的脑海中,‘经济作物’这个词还非常的陌生。国家要交公量,他们做农民的就要种田,国家需要棉花纺纱织布,自然就种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