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8章 战机母舰

孢子物语 红枼 3333 字 3个月前

“飞行战车搭载用超级战舰,这名字也太长了吧。”

巨大的船坞耸立在g09工业区的船坞小区内,尚未建成之前,其庞大的体型骨架,就已经让周围所有的建筑黯然失色,此刻完整耸立于此之后,更显巍峨。

这是朋族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建筑(人工浮空岛除外),2万吨的造舰规模让人们叹为观止的同时,带来的更是对朋族整体建筑水平提升的一次飞跃。

而在它周围,另外两个同级别船坞也已经开始铺设地基。

如果以后的发展顺利,类似甚至更大的船坞也将相继建设,这将是朋族未来规划的内容。

当然,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朋族所谓的未来规划无论是五年、十年、还是百年,无论看似多么伟大、多么难以完成,似乎最多只能坚持两三年就得大改,而且大改之后的内容会更加伟大和难以完成,可一直以来,这些不断变动的计划都在稳步推进。

而这种变动,特别是最近几年,更是显得异常迅猛。

因此,所谓的船坞区规划,也只能作为参考而已。

在这三座船坞外围,短则两三个月,长则最多四五年就已经建成的一万吨级、五千吨级的船坞比比皆是;至于更小的千吨级船坞,则大都分散在朋族各地,用于生产浮空炮台、巡逻艇、以及民用浮空船。

伴随着这些船坞的建立,是自建成之日起就从没有中断过的造舰任务。

往往前一艘飞船还在船坞中进行外置组件的架设,下一艘飞船的零件就已经堆在了船坞外面。而一旦完成主体建造,浮空船就会被拖出船坞,在露天进行内外部的装修,从而腾出空间为新的战舰生产节省时间。

此时,人们还能在众多船坞旁看到几艘接近完工的战舰,它们都只能算是半成品。无数工人还在忙碌着粉刷其外壳,同时搬运内部线路等等东西,对飞船进行内部完善。

不过,外壳上却没有多少在朋族中已经成为主要技术工人组成的月灵人,因为朋族工厂有一个经验之谈:粉刷之类的工作最好别找月灵人,否而说不准好好的粉刷就会变成作画。

原因就在于月灵人没有视觉,也就没法分辨光谱颜色。

相比起忙碌的其它船坞建筑群,这座刚刚建成的2万吨级船坞却还是空荡荡的,即便它已经建成近半个月,这在朋族很少见。

因为,根据计划,第一艘从这个船坞出港的必须是未来‘飞行战车搭载用超级战舰’,毕竟它就是为此而建设的,也是工人们所希望的。

然而现在这艘战舰,才现在刚刚结束图纸设计阶段,正在工业区各个工厂紧急加工所需零件。

通过幻界的真实模拟修改了无数的细节之后,这艘战舰的设计已经与此前完全不同,满载一万七千吨的重量,跨越式地将朋族的造舰水准从现在的6000吨规模主力舰,提升到了近2万吨规模的超级战舰。

雷云级超级战舰,舰长310米、宽80米、高101米、满载17786吨、升限22000米;设计搭载101架s-2级别的改进型号作为战舰的主要战力,借此将战舰攻击范围扩张到300公里半径,攻击力量更是提升到一个半作战集群同等级的水准。

也就是说,单单这样的战舰,只需要两艘,依靠上面的战机,战舰的攻击力就可以比拟全族三个集群舰队的战斗力;战舰自身只携带了短程速射炮炮台十座,从而赋予了战舰一定的自卫能力,但因为设计问题(也有空幻灌输的人类航母概念)等因素,排除战机的话,战舰本身几乎就没什么战斗力;此外,战舰搭载的电核、物资、弹药数量,可以支持战舰在无补给的情况之下绕双月星飞行两圈,并保证全部战机,在满载弹药的情况之下平均起飞作战21个架次;最主要的是,因为有过特别要求,加之新的引擎使用方案,战舰设计最高速度达到了500kh,巡航速度350kh。

借此,战舰得以与当前的梭鱼级和雷霆级战舰组成的主力舰队配合作战。

在淘汰第一代货运船,未来装备了第二代战舰技术制造的运输舰之后,朋族舰队的整体速度就将提升到300k的级别,从而打消了不少人在此前货运船龟速影响之下产生的心理阴影。

但是,看着这些数据是多么的优秀,实际上想要达到却是难上加难。

首先就是设计,这种战舰完全不同于货运船和战舰的结构设计,导致设计人员们首先花了三个月的幻界时间来熟悉战机的运用、浮空机场的设计才得以有了初步的概念。

其次,引擎设计最开始采用的第一代外骨骼式电磁引擎。

但在最近的战斗中,这种引擎已经被判定为严重缺乏安全性,其极易因为外壳受损而失去动力的情况被技术部判定为没有未来,所以可以预计在朋族获得一段稳定发展时间,获得新的引擎设计之后,就将被淘汰。

不过,另一种可用引擎,也就是战机装备的点阵式引擎,却因为设计初衷,显得只适合于小体积飞行器,在超大型雷云级战舰上使用最初被判定为

不可能。

不得已下,技术部貌似只能设计一种全新的引擎。

这方面,虫族大气层飞行种族根本没有多少可参考的地方,因为研究虫族得出的结论是对方大气层飞行能力基本就靠着翅膀和气体,比之浮石动力还要原始。

这也算是朋族在解析虫族时产生的一大谜题了。

可要完全从头设计,被船务局和长老院催促的技术部,只能摊手表示没时间。

到最后,没办法之下,设计人员们只能另辟蹊径,从现有引擎中寻求使用方式上的突破。

不久之后,源自很普通的原理,设计人员们想出了采用多引擎设计,将点阵式引擎的数量扩大,从而变成骨架外置形式,虽然因此得到的多引擎设计方案,终于让超级飞船的动力变得可行,同时还获得了意外的生存力上的提升这一好处,可这毕竟是临时处理办法,仍然无法让人感到满足,不过短时间内也只能如此。